无标题

作者: 艾晓騧

来源: 博物

发布日期: 2016-04-08

本文介绍了食物在生熟变化时如何膨大的原理,包括膨化食品、发面制品、油炸面食和裱花奶油四类。每类食物的膨大机制不同,有的依赖于高温高压下的爆炸,有的依赖于酵母菌产生的二氧化碳,有的依赖于高温油炸的脱水作用,还有的依赖于反复抽打形成的气泡。

齐天大圣孙悟空对着金箍棒喊一嗓子:“长!”棒子马上就膨大了一圈,转眼间就能变得跟塔似的,高耸入云。虽然没有放大缩小枪,但是这个把东西变大的本事你还是可以有的,而且潜力无穷。看着馒头的你会不会陷入深深的思索,又白又胖又软的馒头这么多人喜爱,为什么换成我就不行了呢?

下回家里蒸馒头的时候你就不妨就试一试:把揉好的面团放进蒸锅,打开火,然后对着锅开始念:“变大变大变大……”坚持念个20分钟后,那些原本软软的小面团,就变成了饱满的大白胖子。我们常吃的食物中,有些会在生熟变化之际,像被施了魔法一样膨大。如果你细心观察就会发现,这些食物虽然变大了,重量却没有变化,因为它们完全是被气体撑大的。

想知道这些气体哪钻出来的,就得从它们的原料开始说起。我们身边的很多食物都是膨大后的样子,只不过你可能压根不知道。有些食物的原料中,富含会产气的物质;有些则是在加工过程中,有气体混入,加之这些原料本身又有束缚气体的能力,于是,膨大就这样发生了。

重点来了,有膨大本领的食物大致可以分为四类:膨化食品、发面制品、油炸面食和裱花奶油。膨化食品:要变大,先爆炸。膨化食品的鼻祖,估计要算爆玉米花了。后来人们发现别的粮食也可以这样“爆”着吃,于是又出现了大米花、糯米花……总之,都是由淀粉含量很高的原料制成。再后来,人们干脆直接把粮食打碎,做成淀粉糊再爆,这样一来,还能塑造出各种形状。

淀粉糊在高温高压环境下,里面的水分虽然达到沸点,却不会沸腾,属于“过热”状态。如果环境突然恢复到常态,过热的水分子会瞬间汽化,体积一下子膨胀近2000倍,继而发生爆炸。这一炸,使淀粉糊中出现N多小气孔,体积也立刻被撑大了。加之温度降低,淀粉糊随之硬化,将爆炸的瞬间定格,膨化食品就这样诞生了。

发面制品:蛋白质搭帐篷。发糕、发面饼……从“发”这个字就足以说明,这些食物跟它们出锅之前相比,变大了不少。

在世界各地不胜枚举的主食中,用发面制作的估计能占到一半,让面“发”起来的关键,就在于其中添加的酵母菌。酵母菌是一种厌氧细菌,它以淀粉转化的葡萄糖为食,代谢出大量二氧化碳。在和好的面团中,酵母菌产生的二氧化碳,因为面团良好的密封性,几乎都被生生地被困在里头,随后又被放进蒸锅、端进烤箱。随着温度升高,面团里的二氧化碳不安分起来,开始膨胀,面团也就随之膨胀。

油炸面食:身穿黄金甲。油条是早点摊上最常见的主食。两根粘在一起的细小面条,一扔进油锅,很快就变成一根粗壮焦脆的“金色大棒”。油炸食物吃起来都很香,而且还焦焦脆脆的,这是因为它被“脱水”了。油炸本身就是一个脱水的过程,而且油条想保持它膨胀起来的大块头,也必须依靠脱水来实现。

裱花奶油:越抽越好看。奶油是固体还是液体?

虽然我们现在见到的奶油,大都是涂抹在蛋糕表面,或者装点甜品的膏状物,其实它本是浓稠的液体,跟牛奶区别不大,若要把它变成我们熟知的摸样,就必须经历一个悲惨的过程--抽打。奶油提炼自牛奶,自然也聚集了牛奶中的精华,除了富含脂肪,蛋白质含量也极高。

纯粹的蛋白质,分子间的链接很紧密,难以拉伸,但像奶油这种富含蛋白质的液体,如果反复地抽打它,就会有很多空气渗透进去,形成小气泡,而奶油本身又有很高的粘稠度,能把空气包裹住,使气泡不会破裂。随着抽打次数越多,气泡也就越多,终于,奶油慢慢地“站”起来了,称之为“裱花奶油”。

UUID: 38f5cf77-c038-495f-8ec5-faf6c5b32cdb

原始文件名: /home/andie/dev/tudou/annot/AI语料库-20240917-V2/AI语料库/博物公众号-pdf2txt/2016年/2016-04-08_嘭嘭嘭嘭地一下就膨大啦.txt

是否为广告: 否

处理费用: 0.0045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