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橘子可能是所有人都司空见惯的事情,可是想了想,觉得桔子瓣好神奇的样子!明明两瓣桔子中间没有什么胶状物,就能很结实地粘连在一起,撕开以后又合不上去,所以到底是什么结构呢?
简单说,就是橘子的内果皮是分成小格子的,那些橘子瓣上的膜就是内果皮了。
以橘子,橙子和柚子为代表的果子被称为柑果,这样的果子有几个特点:果皮分为三层,第一层是最外面带颜色的,比较坚硬这层,还有油点,童年时常用来恶作剧滋到小伙伴眼睛里,那个刺激啊,不过是眼睛可以恢复的。中果皮就是海绵状的了,在柚子里面表现的最突出。而内果皮是三层果皮中最薄的,也就是每个橘子瓣外面包的那层囊状物。你要问为啥撕开就合不起来,这真难解释,因为它们本来就是分开的啊,只不过挤在一起了。
种子有特殊的附属物——叶胞,其实就是橘子的主要食用部分了。要特别注意这不是通常意义上的从果皮来的果肉(比如桃子),而是种子的小跟班。类似的情况也发生在棉花身上,那些棉花也是种子的附属物。所以,橘子瓣本来就不是连在一起的,确切地讲是被迫挤在一起的。要分开自然是合不上了。
当果实成熟时,位于室间隔中部、粘连不同心皮间的细胞开始膨大、液泡化,最终死亡,只剩下薄的细胞壁;而室间隔两侧的细胞则加厚细胞壁,成为了我们看到的坚韧的“膜”。这就造成了本来紧密粘连的橘子瓣之间变得疏松、易于分离。我们在分开橘子瓣时,实际上是破坏了连接不同橘子瓣之间的细胞壁结构。那么当然撕开后,就不能重新合在一起了。
其实你分开橘子瓣之后,仔细观察膜的表面,会发现很多小的白色的像短绒毛一样的结构,那实际上就是被破坏的膨大细胞的细胞壁。在发育早期,子房壁和子房间隔是一体的。在果实成熟期由于细胞分化的不同导致了果皮各结构的产生。再多说一句,室间隔以及与中果皮间部分细胞的膨大化和死亡,是造成易于剥皮和不易于剥皮的主要原因。橙子就是因为细胞较少膨大和死亡,因此难以剥皮,各瓣间也较难以分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