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家终于成功在“体外”获得了小鼠的功能性精子!为了达到这个目的,研究人员巧妙地将小鼠胚胎干细胞(ESC)诱导分化成功能性的精子(样)细胞,借助辅助生殖技术产生了健康后代。这项工作2016年2月26日凌晨在线发表于干细胞权威杂志Cell Stem Cell上,为今后治疗男性不育的临床研究搭建了最为简易而可行的平台。
在体外获得有受精能力的生殖细胞一直都是生殖生物学和生殖医学领域的难题和热点。这项研究所建立的系统,能够在体外“复制/模拟”体内精子发生过程,产生功能性精子样细胞。先前的一些研究虽然也报道过成功从“干细胞”诱导分化产生了“生殖细胞”,但未充分评估获得的生殖细胞的功能性。
近年来国际生殖生物学领域同行共同认为“减数分裂”是体外诱导形成精子样细胞的最大障碍,并制定了确定人工获得精子的功能性的“黄金标准”。研究人员必须提供减数分裂特定时期的核DNA含量、染色体数目和各阶段的染色体形态、精子样细胞生产健康后代等有效证据。目前,达到所有以上指标(特别是完成减数分裂)仍然是在体外获得功能性精子的最大考验。
为克服这个壁垒,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干细胞与生殖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周琪院士、赵小阳研究员与南京医科大学生殖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沙家豪教授组成联合研究团队。第一步,将小鼠胚胎干细胞(ESC)诱导分化成原始生殖细胞样细胞(PGCLC);第二步,研究人员模拟原始生殖细胞(PGC)体内发育的“自然组织环境”,即与睾丸细胞共培养并添加性激素如睾酮等。
最终,ESC来源的PGCLC擦除基因印迹,完成减数分裂,最终产生了功能性精子样细胞,具备上述“黄金标准”,借助胞浆内单精注射(ICSI)产生健康后代。
今后,研究人员计划在基础研究和临床治疗两方面将这项研究深入下去。一方面,利用这个系统体外研究调控减数分裂的分子机制;另一方面将检测该系统是否适用于其他动物,特别是灵长类动物。当然,这项实验室工作距离临床治疗还长路漫漫,可能的危险性必须排除,使用胚胎干细胞的伦理学问题也需要慎重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