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空摄影近几年变的越来越热门。磨刀不误砍柴工,今天跟大家分享的更多是天文的知识,以便大家能更好的拍摄到满意的作品。与其他风景照不同,星空有自己的规律,如果乱安很可能会闹笑话。比如之前把南半球银河安到北半球,把夏天的银河ps到冬天的天空都是常犯的错误。所以下面我就从比较基础的知识来和大家讲述天文摄影的一些知识和技巧。
我将天文摄影分为三大类:1.星野摄影:我们最常见的星轨,银河,带地面景色的统称为星野摄影。2.特殊天象摄影:流星雨,日月食,凌日,合月,内行星东大距西大距属于这一分类。3.天体摄影:其中包括月亮,太阳,行星,深空天体摄影。
我们的地球在宇宙中只是一颗不发光的渺小行星。月亮围绕着我们公转,我们围绕着太阳公转,整个太阳系又围绕着银河系公转。而整个宇宙中有成千上万个银河系一样的星系,按照引力的驱使有规律的运动着。从地球望向宇宙,除了卫星和行星,每一个星点都是一颗恒星或恒星群。这样的星点我们肉眼可见到的大约有6000颗。为了便于理解,我们假设了天球这个概念,把这些星星的亮光投影在这上面。
天球是一个想象的旋转的球,理论上具有无限大的半径,与地球同心。天空中所有的物体都想象成是在天球上。简单来说就是,在地球上看来所有星星都放在一个二维球面上。这些星点只是投影,因为距离地球有百万甚至数亿光年,所以也许早已经毁灭,我们看到的只是他们之前的样子。而看上去相邻很近的星,有可能在三维距离上相差甚远。
我们在地球上的一切观测都是以这个天球为基准,也就是以我们人类的视野看上去宇宙的样子。太阳在天球上走的轨迹叫做黄道,月亮在天球上走过的轨迹叫白道。天赤道与黄道的交角叫做黄赤交角……为了更好的观测群星,西方天文学家将他们划分成88个星座。所以,星座并不真实存在,和国界一样,是我们人为定义为方便观测而划分的“天空上的国界”。
因为地球自转的原因,我们看到太阳群星都有规律多东升西落。我们称之为周日视运动。地球的地轴指向北极星,所以在我们看来只有北极星不会落下,而其他星都绕着北极星旋转。实际上如果你在一个纬度站一整宿,是可以看到那个纬度能看到的所有星星的。
在赤道能够看到全天所有星座。越往北走,能看到的南天星空越少,越往南走能看到的北天星空越少。
有机会大家可以去体会下高纬度的星空,感受一把北极星在头顶的感觉,挺酷的~星空的拍摄方式由于地球的自转,我们在拍摄星空时如果曝光时间长于30秒,往往会看到星星“脱线”而产生星轨,根据周日视运动。我们有以下两种拍摄方式可供选择:一种是记录周日视运动的星轨拍摄。第二种是抵消周日视运动,用赤道仪追踪拍摄广域银河或深空天体。
拍摄星轨非常简单,主要有两种方式。
第一种是比较传统的胶片时代的方式,就是降低ISO用B门长曝,出错率高,不推荐使用。第二种就是我们最常用的方法,利用后期堆栈合成。比如拍摄200张每单张30s的照片,后期利用startrails等软件合成。拍摄星轨时,需要脑中先有个清晰的构图。比如想拍以北极星为中心的圆圈的话,就要先找到北极星。虽然现在有很多星图app可以找到北极星,在这里我还是要教大家一个传统的找北极星的方法。
那就是找到我们的勺子星,北斗七星后,链接勺子口的两颗星。他们的距离延长五倍就是北极星了。如果不知道北极星在哪里的话,很可能后期堆栈后发现与构图不太和谐的奇怪星轨。
深空天体是一种统称,一般来说,深空天体指的是天上除太阳系天体(行星、彗星、小行星)和恒星之外的天体。这些星云和星团一般肉眼不可见(当然也有些比如猎户座大星云和M31可以在观测条件很好的情况下目视)。
需要望远镜才能看到,所以如果要拍摄这些深空天体需要超过30s的曝光怎么办?于是出现了赤道仪,简单来说它就是用来抵消地球自转的。所以会模拟星星的运动,跟着星星一块转,这样曝光的时间可以增加到数小时甚至几天。
用来架设望远镜的赤道仪一般来说比较庞大,但是几年前出现的星野赤道仪改变了这一局面。有了星野赤道仪,拍摄深空广域的门槛又降低了许多。通过改机,后期分别堆栈拍摄的方式,我们就能拍摄到既有暗星云,又有清晰地景的星空照片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