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人都怕蛇,一来因为蛇有毒,二来也因为蛇没有四肢却能爬行如飞,显得很诡异。至于蛇到底怎么变成了这样,那是一个古老而悲伤的故事……成语“画蛇添足”,可不是古人乱说的。
在爬行动物分类中,没有腿的蛇和(大部分)有腿的蜥蜴同属于“有鳞目”,两者共占了现存爬行动物95%的种类。蛇和蜥蜴两大家族的成员,全都身披鳞片,没有鳄鱼的革状皮肤或龟类的壳,交配方式也很相似。外表上的最大区别,是蜥蜴有一层不透明的眼睑,可以眨眼或闭眼,蛇却不行。很显然,这两者来自一个共同的祖先。
对于蛇类的起源,古生物学家们曾有两种猜测。一种认为,蛇的祖先生活在海洋里,一边快乐地游泳一边抛弃了四肢;作为证据,白垩纪海洋里的大海怪——沧龙,就跟蛇的骨骼结构很像。另一批人则认为,蛇曾经是地下居民,因为长期过着打地洞、钻缝隙的生活,四肢就变成了累赘。
2015年,终于有人找到了长有四条腿的原始蛇类化石。这块化石采自巴西,却在德国索伦霍芬的博物馆里被埋没了多年,直到最近才碰到识货的。如获至宝的研究者把它命名为“环抱四足蛇”,这货几乎终结了蛇类起源路线的争论。
在找到环抱四足蛇之前,人们也发现过长着腿的原始蛇类化石,不过它们都只有两条后腿,生存时间也更晚一些。到了大约9000万年前,终于有了没有腿的蛇。在这个恐龙时代的巅峰时期,原始蛇类转入地下工作,剑走偏锋却意外获得了成功。
在今天,石龙子是蜥蜴中种类最多的一类,细长的身材和小短腿特别适合钻洞。图片来源:123rf图库,摄影Steve Byland在漆黑一片又缺少掠食者的地下,不长腿、不长眼都不是啥大问题。然而后来不知出于什么原因,一些原始蛇类又返回了地面,开始朝着现在的样子演化。腿是没法重新长出来了,但在地面上,它们用肌肉带动腹部鳞片“踩”住地面、通过反作用力使身体向前移动,照样能行动自如。
实际上,现代蛇类的胚胎的DNA中,仍然保留着“要长出四肢”的基因。只是那几个部位的细胞根本不听它的,所以长不出腿来。能长腿的变异蛇,甚至比一卵双胎的双头蛇还罕见得多。
在绝大部分现代蛇类体内,已经完全没有了腿的痕迹,它们早已经适应了没有腿的生活。在密集灌丛、乱石堆以及沼泽浅滩等地形,蛇爬行起来反而比许多有腿的动物更快、更灵活。如果在无障碍的平地上,蛇跑不过人,爬得最快的黑曼巴蛇也只有11~16千米/时,全靠闪电般的近距离冲刺来攻击猎物。
只有一小撮封建余孽仍然对腿恋恋不舍,那就是蛇类中的大块头,蟒蛇。今天的蟒蛇分为旧大陆的蟒类、新大陆的蚺类,它们除了长一点粗一点,看上去跟其他蛇没啥区别。但只要把一条蟒蛇翻过身来,就能看到在它的肛孔两侧,有一对像是小爪子的东西。这就是它们后肢退化的残余,在雄蟒身上尤其明显。这对残爪对蟒蛇已经没什么用处,只是证明在遥远的过去,它们的祖先曾经还是长着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