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锦绣龙虾,光听名字就感受到一阵雍容华贵的气息扑面而来。高端餐厅的菜单常会为龙虾单辟一页,漂亮白净的大餐盘,一端耸立着巨型的虾头,另一端摆放着华丽的虾尾,中间铺满肉汁饱满的白色虾肉,两根长长的“龙须”如同京剧演员头顶的雉翎般帅气十足,这便是龙虾的招牌姿势。俯瞰众生的气质和翱翔天际的价格使得我遇见它的场景大多是在别人的婚宴上。
“来来来,我请大家吃龙虾,先上个十斤。”作为一个已经进化出理性思辨能力的高级物种,我们可以判断出这里所说的龙虾八成是油光红亮的簋街麻小,澳龙、青龙、花龙的概率并不高。
小龙虾其实和龙虾没什么关系,那你可能要问,什么样的虾才能被叫做真正的龙虾?无大螯触须长的才是真龙虾。
所谓的“真龙虾”在分类学上属十足目、无螯下目的龙虾科(Palinuridae),龙虾科又包含四个属,即龙虾属、真龙虾属、岩龙虾属和脊龙虾属,总共有近20个种。这些龙虾科的成员都能被叫做真正的龙虾,主要特点是有着长而粗壮的触须,身披坚硬带刺的“盔甲”,但是没有一对大钳子,并且步足顶端也没有螯。常见的食用龙虾品种很多,它们涵盖了龙虾科全部四个属。
锦绣龙虾,龙虾科龙虾属下的一个种,又叫七彩龙虾、花龙虾,英文名Ornate spiny lobster。体色多彩鲜亮,周身呈青绿色,蓝色的胸甲夹杂着紫粉色斑块,触角和尾部亮红,步足镶有漂亮的金色环斑,腹部各节有黑色横带。正因为如此艳丽,它在水产市场还有个喜庆的别称:“大彩电”。
锦绣龙虾广泛分布于日本、印度洋和南太平洋,喜欢栖息在珊瑚外围的斜面至较深的泥沙质海底,体长可达60厘米,为龙虾属中体型最大的品种。我们在东南亚市场经常能看到它的身影,有些地方也会把体型较小的锦绣龙虾叫做“小青龙”。
锦绣龙虾在中国古时候被称为神虾,《太平县志》中有过这样的描述“渔者得于海中,长三尺余,前二钳二寸许,末有红须尺余,首如数升器,若绘画状,双目十二足,文如虎豹。大率五彩皆具,而状魁梧尤异,诏名神虾。” 当然,其实“神虾”是不会有“前二钳”的,不过这样的谬误在古书纪录中实在是太多了,有些无力吐槽。无论如何,因为产量很小,外加有诸多光环笼罩,锦绣龙虾成为了龙虾中的高端品种。
纽澳多刺岩龙虾,龙虾科岩龙虾属下的一个种,俗称红龙,英文名southern rock lobster。分布于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以及周边群岛,栖息于珊瑚和岩石较多的大陆架,体长最大可达50厘米。通体深红色或橙色,胸甲坚硬多棘刺,腹部和步足为亮黄色。
日本龙虾,龙虾科龙虾属下的一个种,又叫伊势海老イセエビ,英文名Japanese spiny lobster。分布于西太平洋,日本、朝鲜海域和中国沿海,栖息于珊瑚和岩石较多的浅海海域,体型较小,通常只有20到30厘米。通体暗红色,布满棘刺。
霸气威武的龙虾有着小清新的童年和漫长的生命历程,看完这些你或许更能理解为何龙虾会如此昂贵。锦绣龙虾为代表的龙虾属成员,有五对步足和泳足(腹部的片状结构)。与其它虾类相仿,龙虾也能通过腹部肌肉的快速收缩和尾部前扇的动作迅速向后“跳跃”,步足配合扇动的泳足可以帮助其向前爬行。龙虾属于抱卵亚目,所以它们的泳足除了“游泳”自然还有护卵的功能。
雌性龙虾的腹部可以携带多达100万颗虾卵,每年交配季后,虾卵还要在雌虾的泳足下“精心呵护”2到4个月之久,受精卵离开母体时直径约1毫米。受精卵随后孵化成叶形幼体(Phyllosoma),早期的叶形幼体只有1.5到2毫米长,它们通体透明,随洋流到处漂荡,以更微小的浮游生物为食,形态上也完全不像一只龙虾。我们浮潜时呛口海水没准都能吞下几只这样的“龙虾”。
龙虾肉算得上真正的“天生丽质”,几乎包含了甲壳生物的所有优点——无论是产肉率、肉质的细腻度、弹牙感还是鲜甜程度都恰到好处。龙虾肌肉细胞中高浓度的游离氨基酸和胺类化合物是龙虾肉鲜美滋味的来源,晶莹剔透、鲜嫩爽滑的虾肉口感也极其纯粹,所以非常适合生食。龙虾加热后会散发出一种类似炒坚果的芬芳,这是种香味来自于游离的氨基酸和糖类生产的吡嗪和咪唑类物质。
对龙虾烹饪的基本原则是尽可能保留其鲜美的本味,蒜蓉清蒸,淡芝士焗已经是极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