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苏南通郊外的海滩上,一群人正商量着把巨鲸开膛破肚。2月14日,两头抹香鲸被发现在此搁浅身亡。纪念它们的最好方式,就是把它们做成标本,这需要和时间赛跑。此次在如东长沙镇三民滩涂搁浅的抹香鲸之一,被发现时已经死亡,目前搁浅原因未知。鲸尸属于易爆品!一般来说,十几米长的鲸尸体积太大,要么只能保存骨骼,运气好的话也能保留下皮肤。
而这次的任务目标,野心要大得多:把15米长、25吨重的巨鲸连皮带肉,加上心肝脾肺等器官,一起保留下来!这种标本称为“塑化标本”,目前世界上还没有谁对抹香鲸这么干。经工作人员测量,两头抹香鲸均为雄性,分别长14.3米和15.1米。在挂掉几天后,它们显得比活着时还要肥硕——鲸死后,体内的器官、身体组织和食物残渣在细菌作用下逐渐腐烂,产生大量甲烷、氨和氢硫化物等气体,把鲸尸撑得越来越肿胀。
抹香鲸是最大的一种齿鲸,成年雄性长达16~20米,体重可超过50吨。它们是哺乳动物中的潜水冠军,能潜入深海捕食大王乌贼、巨枪乌贼等巨型头足类,颇有几分神秘色彩。或许你想到了恐怖的“巨人观”,但鲸的情况和陆地动物不同:作为潜水兽,鲸全身的皮肤厚实坚韧,身体表面密封性更好,能承受更高的体内压力。再加上房子般的体积,一具鲸尸几乎就是巨型生物炸弹。
2004年,中国台湾一具抹香鲸尸体在运输途中自爆,恶臭的腐烂组织喷涌而出;2013年在丹麦法罗群岛,工作人员刚剖开一具抹香鲸尸体就引发了爆炸,幸好没有造成伤亡。对现场解剖的工作人员来说,第一个任务就是避免鲸尸爆炸。否则不仅后续任务泡汤,还可能伤及围观群众。即便安全把鲸尸开膛,释放出的腐败气体也会像沼气一样使人中毒,因此工作时必须戴上防毒面具。除了防毒气,工作人员在现场,全身都要套上防水工作服。
为了减缓鲸尸腐烂的速度,工作人员先是在周围堆放冰块降温,到昨天(17日)晚间给鲸尸完成排气,已经解除了爆炸风险。具体的解剖工作将从今天下午开始。自然博物馆里的动物标本,通常有这么几类:骨骼标本;保存皮肤、内部填充的剥制标本;泡在酒精或甲醛(福尔马林)里的浸制标本;以及昆虫的干制标本。但它们要么只能保存动物尸体的一部分,要么容易走形,要么体积受限。上世纪70年代末,德国人发明了一种“塑化”技术。
就是用液态高分子材料把动物身体组织内的水分、脂肪置换出来,使蛋白质变性,之后不用防腐剂也不会烂。塑化标本会变得干硬、失去色泽,但能最大限度地保存肌肉、内脏和血管等组织细节,并且坚固耐久,没有异味。此前世界最大的动物塑化标本是一条7米长的小鳁鲸,就是大连生命奥秘博物馆的手笔。而把十几米长的抹香鲸制成塑化标本,是前所未有的挑战。
制作塑化标本是个“不破不立”的过程,先要对尸体做全面的测量、解剖,将内脏和组织一样一样取出来,各自做防腐处理,分别加工、塑化,完成之后再拼在一起。然而抹香鲸就算拆成零件,也大得惊人:大脑相当于两个篮球,心脏相当于一个成年人蜷成一团,肝脏重达数百公斤,阴茎有2米多长……要凑齐一堆足够大的容器,以及足够多的防腐剂,想想都头大。
如果一切顺利的话,被拆开的抹香鲸器官、组织和骨骼肌肉等将被装上货车,分批运回大连。为了处理它们,可能还要加盖专门的工作间。在工作间里,抹香鲸的各个部分将经过固定、细致解剖、脱水脱脂、真空浸渍、定性、硬化等多项工序,最后组合在一起。据博物馆估计,把这两条抹香鲸制成塑化标本,至少需要三年。这次由于赶赴现场、各方协调耽搁了一些宝贵时间,解剖工作直到鲸尸发现后的近70个小时后才开始,腐烂程度可能不太乐观。
不过隋鸿锦认为,哪怕这次不能把鲸尸100%的保存,只要能大致保存下几个主要器官,也将是难得的研究材料。从绝对数量来说,全球海洋里的抹香鲸和各种须鲸有数百万头,每年搁浅身亡或者死后被冲上岸的,并不是小数字。但鲸尸碰巧出现在有人目击、专业人员也能及时赶到的海滩,就比较少见了。在捕鲸时代,抹香鲸是经济价值最高的鲸,而今天的人们更看重它的科研价值。
超过2000米的潜深,一个半小时的憋气时间,准确的回声定位能力,强壮无比的体能,以及复杂的群体关系……所有这些神奇之处,意味着抹香鲸的大脑、心、肺、肾、肌肉和血管也都非同寻常。其实直到今天,科学家们仍然不敢说对鲸有多了解。在野外(特别是潜水)观察鲸的习性已然不易,而在商业捕鲸基本被禁之后,人们更是鲜有机会研究鲸的身体结构、生理过程。一具岸边的鲸尸,对研究者的价值可远远不是那点肉钱、油钱能概括的。
两条抹香鲸在痛苦中死在海边是悲剧,但如果人们能从中多了解一些鲸族的秘密,对以后保护它们也会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