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博物馆商店是那么一种无比乏味的存在。在一间又一间阴暗的小房间里,堆着即使打折也没人买的展览画册,印刷质量恶劣的明信片,板着脸的售货员,还有来路可疑的儿童玩具。呐,作为一个在博物馆学专业混了5年的门外女汉子,有一件丑事我得先说在前面:从前的博物馆大都是很傲娇的。这个傲娇病从牛津的阿什莫林到伦敦的大英甚至到我们的南通博物苑都染上了;对于自己的观众,全世界的博物馆态度颇为统一。
最早的时候,很多博物馆是精英和特权阶层的后花园,戴着礼帽的绅士进得,满面尘灰的矿工进不得;后来变成,受过良好教育的聪明人进得,目不识丁的进不得;再后来又变成,“我不管你进不进得,你看得懂你就看,你看不懂关我鸟事。”再再再后来,这才终于变成了“博物馆属于每一个人,我们将竭尽全力为你服务”的样子。
你现在再去大英博物馆,肯定不再需要专门开入馆申请和邀请信了。
而且你要是在馆里仰天长啸一声说我看不懂某某某展品,估计会有一群焦虑的museum educator冲上来试图解救你。好了,说回纪念品。简单粗暴的说,纪念品商店可以帮博物馆赚钱。和中国同行不一样,许多国外博物馆早就过了由政府全权支持的好辰光了。更多的时候,政府只愿意支付掉一部分的运营费用,其他的方面就得靠博物馆自己想办法了。
更要命的是,许多博物馆还不收门票,即使收也不可能一人一万欧元,所以除去从土豪、土豪机构、社会机构以及其他渠道得到的捐助外,从博物馆商店赚来的钱也变得非常重要。
此外,也是拜整个博物馆界风气转换所赐。之前观众想什么,对博物馆来说是压根不重要的事情。在小部分人心里,在展厅里游荡来游荡去的观众哪有千百年前的青铜器重要啊。
谢天谢地博物馆终于意识到出售有趣的、高质量的博物馆周边是一种亲民讨巧的做法,既能满足大家对纪念品的热爱,也算是把自己之前的傲娇身段往下拉个几层。不过,博物馆还是要爱惜自己的羽毛的。一瓶矿泉水卖两百八的情况当然是不可以发生的,再敢忽略观众对大家不理不睬更是要被国际博协点名批评写检讨的。
这一倒腾不要紧,其结果就是呼啦啦出来了许多业界好手,每个馆的风格还都不太一样。
故宫博物院首先要说的就是在微博大热的北京故宫周边了。从时间节点上来看,故宫博物院的起步是晚了一些,不过后起之秀有后起之秀的优势。最近北京故宫博物院发力颇狠,也是哗啦啦出了一批好东西。反正皇城范儿不用白不用。尚方宝剑圆珠笔,大脑洞小朋友必备佳品。我小时候要是有这个东西我可以捏着它演一整天的脑内小剧场。故宫顶戴花翎官帽伞。大夏天的,麻麻再也不用担心我上朝时会被晒到了!
台北故宫博物院更早一些在大中华地区火得要命的,将台湾小清新之魂贯彻得淋漓尽致,而且还偶尔走点日系恶搞风的就是台北故宫博物院。看看人家的网络商城广告图,将该馆的设计路线总结得很是到位啊!之前“朕知道了”纸胶带,这可能是近几年台北故宫最成功的文创产品之一了。纸胶带本来就是熊熊燃烧着小清新之魂的文具,成本低,制作方便,该产品本身不但把我们亲爱的四爷成功绕进去,而且还自带天生的广告功能。
大英博物院大英博物馆占着天时地利人和,借着馆藏来自世界各地的优势,讨尽了设计开发上的便宜。该馆的文创产品有两大特色,一个是把某件藏品当作super star,拼了命地开发;譬如镇馆之宝罗塞塔石碑,作为一块历史意义大于美学意义的大玄武岩石头,它在文创产品上的老大地位倒是不可撼动。
光我自己见过的就有罗塞塔石碑拼图、笔记本、笔、钱包、卡套、电脑包、鼠标垫、T恤、伞、单肩背包、双肩背包、镇纸、茶巾、围裙、隔热手套、杯子、杯垫、海报、明信片、钥匙圈、甚至还有发泄海绵……
大英图书馆接下来是我的私货时间。如果本身的馆藏比较单一,譬如说99%的藏品都是书,那又该怎么卖周边呢?以我之前实习过的大英图书馆为例:该馆的纪念品商店除了售书售文具卖卖一些书虫需要的小玩意儿之外,还很擅长围绕着展览引进相关商品。譬如最近馆里在办哥特文学展,那么你就会在它的商店里看到黑色包装的唇霜和香水。
大都会博物馆最后请让我以一组大都会博物馆贩售的华丽珠宝作为这篇漫长读图文章的结尾。以馆藏古董为灵感设计的首饰一直是女士们的心头好;像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英国的v&a这样收藏有大量珠宝首饰的博物馆都很擅长于此道。玻璃匣后面的真家伙是没指望到手了,好在还有这些复制品可以让人圆个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