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宴的大鱼大肉没有吃完的迹象,但你已经吃不下了。回到沙发,面前码着水果盘、干果盘、糖果盘三座小塔,午饭前吃出来的缺口已经不知道什么时候被女主人补齐,又恢复完美的自然休止角。“既然被食物包围了,”你终于给这些额外的食量建立了心理账户,“那就愉悦的吃起来吧!”
且慢!下嘴之前再问一句:“我吃的食物安全吗?”大口吃肉,小心肉毒杆菌。
提到肉毒梭状芽胞杆菌(Clostridiumbotulinum,简称肉毒杆菌),你可能首先想到的是明星打的瘦脸针。它因最早是在腌肉和罐头中发现的而得名。显微镜下的肉毒杆菌。 图片来源 wikipedia。肉毒杆菌在厌氧条件下可以产生非常致命的神经外毒素——肉毒毒素,口服0.01~0.035mg即可致死。
人体在摄入肉毒毒素后,根据摄入量一般会有数小时到一周左右的潜伏期,之后先是表现出腹痛、拉肚子和头晕等症状,随后会出现视力模糊、肢体无力、部分器官麻痹等一系列肌肉瘫痪症状。如未能及时就诊,最终可能会死于呼吸或心功能衰竭。但肉毒毒素并不会对交感神经系统造成影响——换句话说,中毒者从头到尾是神志清醒的,想求救并不难。一岁以前的婴儿易感染肉毒毒素,中毒的婴儿不能动也不能睁眼睛,但意识是清醒的。
图片来源 wikipedia。
肉毒杆菌喜欢的食物并不局限于不新鲜的肉以及火腿、腊肉等肉制品,蔬菜、水果、鱼、各种腌菜和酱类、动物性油脂都是他的最爱,含有肉毒毒素的食品也能污染其他食品,引起中毒。虽然名字叫肉毒杆菌,但是可不只存在于肉里哦。肉毒杆菌本身并不喜欢寒冷的冬天,它们在5℃以下就无法生长,也不能产生毒素。但冬天北方温暖的室内环境正是它求之不得的。事实上,研究显示肉毒中毒多发生在冬季。
解决方案就是加热和冷藏。肉毒杆菌的芽孢很皮实,但其产生的毒素却很容易被高温破坏。对有嫌疑的食品来说,只要将其加热至100℃并保持20分钟左右,即可破坏毒素。也就是说,贮存时间较久的腊肉、熏肠之类的食品,每次吃之前都要这样加热;而直接食用的自制豆酱、腌菜等则必须在低温下保存,无论是否开启都不要在温暖的环境(18~30℃)中长时间放置。对于从市场上购买的豆酱、罐头等食品,开封后也同样需要低温保存。
隔夜饭中的杀手: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aureus)同样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及人体各处,尤其是人的鼻腔中。一般通过有些不自觉的人上厕所不洗手,或者打喷嚏不扭头跑转移到食物中。不过,如果人体鼻咽部本身已有炎症,那只要呼吸就足以污染食物了——所以食品加工者上岗必须佩戴口罩。鼻腔是金黄色葡萄球菌的集散地,需要严密把控。
金黄色葡萄球菌在6~45℃间都可以生长,35℃左右则是最适宜它大量繁殖的温度。在暖气充足的室内,这种本来多发于夏季的疾病现在也成了冬天的常客。好消息是金黄色葡萄球菌不耐热,100℃下保持数分钟就足以杀死它们;坏消息是假如给它们足够的时间,比如一整晚,让它们生产葡萄球菌肠毒素(Staphylococcal enterotoxins),那就没办法消除了。
因为葡萄球菌肠毒素是一种稳定的可溶性蛋白质,即使在100℃下加热数小时也无法被破坏,人食用后仍会发生食物中毒,一般表现为急性肠炎和呕吐,极少数情况下会引起假膜性小肠结膜炎并致死。
解决方案仍然是加热和冷藏。好在解决葡萄球菌肠毒素中毒的方法也很简单。初次烹饪食物时充分加热,剩下的及时冷藏,再加上接触食物前勤洗手即可。另外,金黄色葡萄球菌还会污染牛奶。巴氏奶或者UHT奶牛奶在加工过程中已进行杀菌/灭菌处理,开启后冷藏即可;需要注意的是有些人贪图所谓“新鲜”,饮用未经任何处理、刚从牛乳房中挤出来的原奶,就有可能“中招”。这种未经工厂处理的原奶必须煮沸后饮用。总之乖乖加热就对了。
发霉的甘蔗吃不得。过年期间还有一种季节性的食物中毒需要注意,那就是发霉的甘蔗。经过一冬天的储存,部分甘蔗会霉变。这种甘蔗切开后断面呈淡黄、棕色甚至灰黑色,并有白色絮状菌丝,闻起来有发酵的酒味。一旦食用了发霉的甘蔗,可能引发持续数分钟的抽搐、昏迷以及四肢强直等症状。由于患者多为抵抗力较弱的儿童,所以重症死亡率也较高。为了防止食用霉变甘蔗中毒,一些城市会在中毒高发期(2月到4月)禁售甘蔗。
由于吃发霉甘蔗中毒的症状与春季常见的一些中毒性脑病相似,所以很容易被误诊,家长一定要注意这期间最好不要给孩子买甘蔗吃,尤其是外面裹了糖衣等经过处理的甘蔗制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