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几乎每天都会有感到无聊的时候,我们也恨不得无聊立即消失。我们有多讨厌无聊?从下面这个实验可以窥见一斑:把一组被试关在一个房间里,里面除了一个按钮什么也没有,按下去会给自己来一记不大不小的电击。很多人最终都忍不住给了自己一下子。毕竟,这是可以消除无聊的唯一方法。无聊,不“无聊”。如果你告诉别人你在研究无聊,大家多半会说:啊!你这么无聊啊!他们可能觉得无聊没有什么好研究的。
然而事实远非如此,无聊对我们生活影响太大了。无聊对工作的消极影响包括导致糟糕的工作绩效,工人旷工并产生与压力相关的健康问题,以及较低的工作满意度等。此外,无聊还和学业成绩下降以及较低的学校满意度有关。另据一项英国政府针对中年公务员生活状况的调查研究显示,感到特别无聊的人在接下来3年内的死亡率比其他人要高出近40%。不过,无聊真的只会让我们生厌吗?
英国中央兰开夏大学(University of Central Lancashire)的桑迪·曼恩(Sandi Mann)教授也许会说服你接受无聊。曼恩的研究关注于无聊对于我们生活的深远影响。目前为止,她是为数不多研究无聊这一领域的心理学家,她将无聊称为“心理学的灰姑娘”。让被试在她的实验室中变得无聊是曼恩的拿手好戏,她会让被试长时间抄写冗长的电话号码簿,或者干脆让被试朗读这些枯燥无聊的数字。
曼恩2014年发表于《创造力研究期刊》上的一篇研究,向我们展示了无聊鲜为人知的另一面——无聊能提高创造力。已有研究表明,白日梦通常是无聊的副产品。白日梦是人在清醒时,注意力由外部转向内部产生的,是一种思维漫游的状态,它能够将不相关的事实或想法联系起来。曼恩想要检验,无聊中常伴随的白日梦,能否提高人们的创造力。在实验中,无聊组需要将电话簿中的电话号码读出来。
完成后他们需要对这项任务的无聊程度进行评级——从1-5级,1为不无聊,5为太无聊了,评级低于4的被试会被去掉,以保证剩下的被试都感到这项任务很无聊。此外,剩下的被试还需要报告他们在读号码的过程中是否产生了白日梦。只有那些有过白日梦的被试能够进行接下来的创造力测试。创造力测试的内容包括设想一件东西的不同用途,为虚构的故事续写结尾,以及远程联想测试。
结果发现,无聊组的被试要比控制组在创造力测试上得分更高。另外一项研究发现,人在迷迷糊糊时更有创造力。其实不论人在无聊时还是迷迷糊糊时,大脑的抑制过程都处于最微弱的状态,思维便可以无拘束地到处漫游,而这种不受限制的思维活动就给创造性思维提供了条件。无聊的这种效应还可能具有进化意义。德克萨斯州农工大学的进化心理学家海瑟·林奇认为,情绪一般对人类都会有益处。
例如,焦虑会使个体采取行动避免威胁,恶心会防止我们吃下腐坏有毒的食物。而无聊这种频繁出现的日常情绪或许也会有相应的功能——促使人们追求新的目标和体验以寻求改变,及时从当前失去益处的目标里抽身。这或许有助于解释为何无聊可以提高创造力。看到这里,你是不是没有那么讨厌无聊了?
或许当你思考方案计划,正感到焦头烂额时,不妨先放下手头的工作,让自己“无聊”一阵子,比如说对着电脑桌面发一下呆,让自己沉浸于白日梦中,说不定接下来你就会灵光乍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