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狸毛皮上的“建国大业”

作者: 宋肖萌

来源: 《博物》杂志

发布日期: 2015-04-27

加拿大的历史与河狸皮毛贸易紧密相连,从16世纪的皮货贸易到19世纪的殖民竞争,河狸皮不仅促进了加拿大的经济发展,也影响了其历史进程。如今,河狸已成为加拿大的国家象征物,象征着勤劳和国家的复兴。

领土面积世界第二的加拿大号称“枫叶之国”,以优雅挺拔的美洲糖槭(俗称枫树)为国树。可说起加拿大的“国兽”河狸,就鲜为人知了。其实,加拿大的历史,就是从这种大老鼠一样的啮齿动物开始的。

今天的加拿大,是个资源丰富的发达国家。但在欧洲人殖民新大陆之初的16世纪,西班牙、葡萄牙殖民者满脑子只有中南美的金银矿和种植园,无暇北顾;农民居多的英国、德国移民,则在今天的美国东部忙着种地。只有殖民尚不太积极的法国,有一小撮冒险家把目光瞄向了寒冷的北方。

在森林茂密、河湖遍布的北美洲北部,法国冒险家们没找到金银财宝,却发现当地印第安人对他们的刀斧、铁锅、枪支和玻璃珠很感兴趣,不惜拿出一张张兽皮来交换。这让冒险家们看到了商机,持续300多年的皮货贸易,由此就在一座座印第安村庄里展开。后来这片土地的名字“加拿大”,就来自当地印第安人语言中的“村庄”一词。

在皮货贸易中,数量最多的就是河狸皮。外表活像大老鼠、身后拖着条扁平尾巴的河狸,是一种水栖啮齿类动物,堪称“动物建筑师”。它们几乎一年到头都忙着啃树枝、运泥巴,筑起“水坝”拦住河流,在巢穴周围形成池塘以阻挡猛兽。为了在冷水中保持体温,河狸身披双层毛发,外层厚实保温,内层细密轻巧。可就是这样一身优质毛皮,差点给它们带来灭门之灾。

在欧洲人到来前,整个北美洲的河狸估计多达1~2亿只。在野心满满的皮货商人看来,这么多河狸简直是天赐财富:以带毛河狸皮制成的皮帽、皮领,舒适保暖又美观,在欧洲各国长盛不衰、需求巨大。而对猎人来说,只要不怕冷,猎取河狸并不太难。

货源充足的河狸皮,不仅是热门商品,还充当了“标准货币”——各种货物的价值都被换算成河狸皮数量,以方便和印第安人交易。在河狸尚多时,一支火枪就能换来堆得和枪一般高的河狸皮!

皮货贸易初期,主要是以法国人为主的少数冒险家向印第安部落下单,自己当中间商。但随着毛皮贸易如火如荼,越来越多的欧洲人不远万里来到加拿大,或是亲自动手抓河狸,或是给印第安人传教,或是仅仅想在新大陆开始新生活……欧洲人的商站、据点,乃至村庄和城镇,在广阔的加拿大犹如星星之火,渐成气候。

最早经略加拿大内陆地区的欧洲人,就是向印第安部落购买河狸皮的冒险家们。

1608年,28个法国冒险家来到加拿大东部,建立了加拿大第一个永久殖民据点——魁北克。一百年后,魁北克已发展为一座数万人的城市,以它为中心的“新法兰西”殖民地包括今天加拿大东部、美国中部的广大地区。殖民地的经济支柱就是皮货出口,当时欧洲市场上的河狸皮,有八成多来自“新法兰西”!与此同时,不甘落后的英国人也创办了“哈得孙湾公司”,一边猎取皮毛一边玩命圈地,逐渐把加拿大中部、西部纳入了自己的版图。

随着皮货贸易战升级为殖民竞争,真刀真枪的战斗也就不可避免了。1756~1763年,英法的北美殖民地在“七年战争”中大打出手,获胜的英国人吞并了法属加拿大地区,将其牢牢置于自己统治下。到1867年,加拿大各省终于建立了统一国家,成为大英帝国的“自治领”。

加拿大人当然知道,自己的祖先是怎么来到这里的。他们把河狸印在邮票、硬币上,许多城镇街头都有河狸雕塑……然而由于多年滥捕,河狸此时早已成了濒危物种,在许多栖息地都被打绝了。失去利用价值的印第安人,也被白人挤到了社会边缘。

幸运的是,中国丝绸从19世纪起大量出现在欧洲市场,河狸皮逐渐被人遗忘。面粉、木材、船舶等新的“拳头产品”,也让加拿大不再依靠卖河狸皮过日子。又经过上百年的休养生息,河狸终于重新回到了加拿大的河流湖泊之中。1975年,河狸正式被确定为加拿大的“国家象征物”。如今加拿大人眼里的河狸,是勤劳的建筑师、可爱的国家吉祥物,没有谁再惦记它们的一身毛皮了。

UUID: 9d01c64c-c6c4-4ba2-9b1b-7c12de5d8407

原始文件名: /home/andie/dev/tudou/annot/AI语料库-20240917-V2/AI语料库/博物公众号-pdf2txt/2014-2015年/2015-04-27_河狸毛皮上的“建国大业”.txt

是否为广告: 否

处理费用: 0.0043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