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人眼中的北大,是学府,是时光与历史的积淀。而博物学家眼中的北大,是另一个生机勃勃的乐园。一般人去北大,或许是为了体会一下学府的书香气氛,顺带感受一下传统建筑与湖光塔景。即使是北大的学生,除了日常的三点一线,也很少有机会一探那些美丽的角落。但在博物学家的眼里,北大的美好,其实存在于每个角落。
春暖花开的季节,赏花的人络绎不绝,我们跟着北大山水中心的博士后顾有容逛北大,一边赏花,一边学习植物——方才知道,四季的北大植物,都有其奥妙之处。顾有容和植物的渊源,源于从小在野地里摸爬滚打,高考填志愿的时候毫不犹豫填了生物;但上了大学之后发现这是如此庞大的一个学科,不知道要选择哪个方向——直到在图书馆里看到了《中国高等植物图鉴》。“唔,这辈子就是它了。
”顾有容的研究方向是植物的传粉和演化,目前在北大山水自然保护中心就职博士后——这是一家从事自然生态系统和濒危物种保护的NGO,主要的目标区域包括三江源地区和西南山地,而是致力于把科研成果转化为保护实践。不过,平日顾有容还是最喜欢四处游历,看看植物。他曾与他的妻子骑车环台湾岛,一路寻找花的足迹——没错,这是他们的蜜月旅行。北大的观植之旅,从三角地开始。12处名景,12种燕园草木。
三角地:银杏,纯字面意义上,“二”是陆生植物界里一个比较古老而常见的属性。银杏身上的二尤其多一些,比如二叉分枝的叶脉、两个并排着生的胚珠等等,以至于“二”成了它的学名——Ginkgo biloba,种加词就是“二裂”的意思。北大图书馆、百年讲堂到三角地一带用银杏做行道树,但最大最著名的银杏树在西门内办公楼前的草坪上,两株相对而立。
秋天银杏的黄叶颇吸引摄影爱好者,如果能忍受银杏的特殊气味,还可以捡种子回去弄干净了吃。银杏雌雄球花图,由桔子提供。不过在银杏萌芽的早春,观察银杏的雌雄球花其实更有意思。燕南园:二月蓝,二月蓝,顾名思义是阴历二月开花,花作蓝紫色,所以不能写成二月兰。它所在的十字花科包含了我们日常所吃蔬菜的三分之一以上种类,有“菜科”的别称;而二月兰的大名也是菜,诸葛菜(能吃,不好吃,开水焯烫去除苦味后才能入口)。
二月蓝图,由桔子提供。二月蓝是本地的乡土物种,非常适应北京早春的气候,兼之能产生大量的种子,扩散能力很强。在人类干扰强度不大的地方,二月蓝能形成大片的花海;在北大,它也见缝插针地开满了每个角落。燕园里承载着季羡林先生悲喜的二月兰,就是这样“宅旁,篱下,林中,山头,土坡,湖边,只要有空隙的地方,无处不在”。
图书馆:地黄,六味地黄丸的名字在中国应该是家喻户晓了,其中的主要成分地黄在北大是一种常见的早春野花。因为有肥厚的地下块根,地黄非常顽强,即使在图书馆门口管理很好的草坪上也能看到。地黄花冠管的喉部是深紫红色的,并且有辐射状的条纹,这是蜂类喜欢的颜色,地黄用这种图案告诉访花者:“里面有蜜。”地黄在花冠管底部为传粉的蜂准备了很多高浓度的花蜜,也有了一些诸如“蜜罐棵子”之类的别名。
静园:藤萝,紫藤是中国古典园林中常用的观赏植物,既可搭成棚架,也可装饰墙壁和房屋的立面,但最壮观的还是从大树上垂挂而下的紫藤花瀑布。静园曾经是女生宿舍,藤萝绕树的气质却也搭配得恰到好处。不过北大现在栽培的多是同属的另一个物种多花紫藤,来自日本,开花更多而且颜色更丰富。紫藤花图,由顾有容提供,来自wiki。4月底正是紫藤盛开的时节,可以前往观赏。紫藤的花还可以制作老北京著名时令小吃藤萝饼。
塞万提斯像、南北阁:栾树,栾树在夏初和秋初开小黄色花,满树金黄,花谢时落花如雨,因此英语称它为“金雨树”(Goldenrain tree)。仔细观察可以发现,栾树的花冠除了金黄外,内侧还有一点红色,这是指引传粉昆虫的蜜导。栾树的果实是膨大空心的蒴果,成熟时变成红色,裂开后轻薄的果瓣乘风把种子送往远处,也值得一观。栾树花图,由顾有容提供,来自wiki。
北大校园北部的山坡上有很多野生的栾树,在西侧门内塞万提斯像附近有一些很大的栽培植株,花期可以去感受一下金雨。
未名湖南:毛樱桃,樱桃好吃,但蔷薇科樱属的野生物种里,大多数的果实都是极苦的。万幸,北大校园里的毛樱桃酸甜可口。这个种在华北和东北广泛分布,是常见的山地灌木。北大的毛樱桃应该是人工栽植的,从博雅塔下沿未名湖南岸一线有那么十几棵。与樱桃不同,毛樱桃的果柄很短,而且果实上有一层短毛,所以吃起来口感有点像杏子——但这不影响它的好味道。毛樱桃的花期是4月初,果实6月成熟,想吃的同学不要错过哦。
未名湖:荇菜,《诗经》里的“参差荇菜”,《中国植物志》写作莕菜,全国广布,也是未名湖里的土著物种。虽然它的叶子长得像荷叶,但却是龙胆科的成员。除了种子繁殖外,荇菜还能用花序或老叶边缘产生的珠芽无性繁殖,因此扩散能力很强。荇菜喜欢湖泊、池塘等不甚流动的水体,比如未名湖。荇菜花图,由桔子提供。荇菜是一种喜早的花,早上9点开,12点就开始凋谢了,想看得趁早。不过它的整体花期长达4个月之久。
红三楼:柿子树,柿子树是中国北方的的民间文化象征之一。形如灯笼的果实经霜不落,有时甚至可以一直挂到隆冬,传达着丰收和喜庆的寓意。相比之下柿子的花非常不起眼。五六月间,经过柿子树下可以捡到落下的雌花,黄绿色四瓣,直径3厘米许,宛如小型铃铛。北大的柿子树在红一二三四楼以及学生宿舍区比较集中。
由于不以收获果实为目的,这些树都没有整枝,长得笔管条直,果实都挂在三层楼以上高度的树枝上,令人望而兴叹,留给了校园里的灰喜鹊们。它们只是在果实上掏个洞,并不老老实实吃完,而剩下的柿子落在地上就是一片狼藉啦……
西门:海棠,海棠是中国传统名花,栽培历史超过2500年。明朝以前“海棠”这个名字指的都是蔷薇科苹果属的植物(之后才衍生出诸如秋海棠等其他植物的名字),因此苹果也是海棠的亲戚,在西汉的上林苑里,它们都是观赏植物。张爱玲说“一恨海棠无香”,这是反语,海棠是有清香味的。北大里最好的看海棠去处是西门内老外文楼前,盛开时颇能引得游人驻足,可惜往往被人误认为樱花……
校景亭:酸枣,酸枣是中国北方极常见的山地野生灌木。俗话说“荆棘丛生”,荆是荆条,棘就是酸枣了。酸枣叶片果实均小,常吃的大枣却由它驯化而来。酸枣的花是非常好的蜜源,花蜜浓度可高达50%以上。酸枣结果图,由顾有容提供。北大校园虽然曾是皇家园林,但也保留了很多野趣,有山坡的地方就能看到酸枣,有些已经长得颇大了。9月间果实成熟可以采食,惟核大肉少味酸,只宜浅尝。
成熟的酸枣会挂在枝头越冬,是本地鸟类冬季的食物之一。
鸣鹤园:点地梅,帝都早春的草本野花种类并不多,常见种更是屈指可数。与堇菜、二月蓝和蒲公英这些大黄大紫的花相比,开着白色小花的点地梅很容易被忽视。但我个人更加偏爱这个花冠精致可爱的物种。由于园林部门对草坪的管理,点地梅的容身之处越来越少了。鸣鹤园附近的保护生物学楼门口这一小片,可能是北大仅存的一个居群。镜春园:刺槐,刺槐是个外来种,也叫洋槐。
它原产美国东部,18世纪末才引入中国,名字也与中国原产的“国槐”相对。国槐花期比刺槐晚很多;花是黄绿色,也和刺槐的白色不同。刺槐的花、叶子都和紫藤有几分相似,都是豆科蝶形花亚科的成员,虽然一个是乔木、一个是藤本。刺槐花期图,由顾有容提供,来自wiki。刺槐在北大校园北部的鸣鹤园、镜春园和朗润园一带较多,都是10米以上的大树,可见栽培有年。每年5月初开花的时候一树皆白,还有略带苦味的甜香。
观植之旅的意外收获……二体附近的碧桃,塞万提斯像旁的棣棠,未名湖沟里的黄鸢尾,赛克勒附近的黄刺玫(上面还有一只蜜蜂)。
来自北大植物学家的观植Tips:- 北大校园里生物多样性非常高,尤其是未名湖以北的区域,还保留着相当程度的野趣;- 北大里我最喜欢的植物是办公室门口的点地梅,总让我想起川西高原上它那些华丽的亲戚们;- 以贯穿东门和西侧门的道路为界,北边植被好,南边基本上没啥可看的;- 通过观植,能认识北京本地的、生活在人类身边的野生植物,了解它们生存繁衍的方式;- 许智宏前校长的《燕园草木》可以作为辅助材料。
此次的路线图:本文特别鸣谢:顾有容,陈炜,桔子。P·S 请在校园内遵守学校规章制度,请勿踩踏、攀折。并保持校园安静,不要打扰到正在学习的老师和同学。关于行家顾有容,山水自然保护中心科学家,植物学博士。投入了大量时间学习植物分类学的基础知识,并进行了尽可能多的野外实践,现在认识的植物在5000种以上,在微博、果壳网和植物爱好者圈子里有一定声望。
2013年起参与制作并主讲了植物科普系列视频《花日历》共40集。在行话题:植物学家带你北大赏花 点击原文链接,来“在行”约见顾有容,让他带你认认北大里的植物,或者你身边的任何植物。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于在行(zaih.com),未经允许禁止转载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一键加关注在行沙龙,遇见更多心仪的行家。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