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想法不错,一想就浑身带劲吧!钱包那么小,谁都走不了。现实糟糕,一想就大憋气了!网络上一封中学老师的简约辞职信,让不少人们春心萌动:是不是来一次任性的愉快分手,抛却工作,说走就走。然而,理想丰满,现实骨感。芸芸平普的人们,大抵是没有太大胆量说走就走。所以,筹划一次旅游、度假、旅行,更切实际。一次好的旅行也会幸福感爆棚。关于旅行,有不少靠谱的技巧能让你的体验更好。
有多远,“滚”多远。从上海去苏州,从北京城区到怀柔,从广州到东莞......此类的周末游,并不会让你对出门有太多兴致。你还在同一个时区,遇见同样貌的人,吃类似的东西。有证据表明,旅行得越远,越快乐。2013年,佛蒙特大学的摩根·弗兰克(Morgan Frank)等研究者,对推特上18万用户的3700万条内容进行分析,从中找出表述情绪的正面与负面词汇,并将其与旅行目的地的远近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发现,旅行目的地与用户工作地点越远,他们的推特内容里的正面情绪词汇就越多,诸如“惊艳”、“美到窒息”。他们将这一发现发表在《科学报告》(Scientific Reports)上。不过,研究者还发现了一个令人悲伤的事实。那些能远距离旅行的人,大多来自中上社会阶层。原来,他们不过是更有钱和时间来完成这些事……所以,要想旅行体验更愉悦,攒够足够长的假期与足够多的钱,然后去远一点的地方旅行吧!
早点开始计划你的旅行。荷兰伊拉斯谟大学的杰罗恩·纳维金(Jeroen Nawijn)发现,旅行的幸福感,很大一部分来自于旅行前。在对1530名荷兰人长达32周的问卷调查中,有974人至少度了一次假,通过比较度假前后的幸福水平,度假者在旅行开始前的幸福感水平高于不度假者。这项研究是杰罗恩·纳维金进行的一项关于旅行和幸福感关系的大型研究的一部分,这个大型研究已由伊拉斯谟大学于2012年出版成书。
通常而言,在旅行开始前数周甚至数月,这种愉悦便不请自来。对旅行的期待,会塑造出一种虚拟的目标感,一定程度上推进工作,增强行动力。所以,不妨早点开始计划旅行吧!少购物,多体验。钱的确能带来幸福感。可是,当它用来购物时,物质所能带来的愉悦通常会很快消失。原因在于,我们的适应与习惯。很多心理学家都建议,在旅行当中,专注于体验本身,增加自己与当地环境、人物的互动性,将为你构筑全新的愉悦体验。
康奈尔大学的研究者们曾做过一系列研究,旨在探寻有形物质和无形经历二者所带来的愉悦感间的差异。在其中一个实验里,参与者被要求计划下购买飞往加勒比群岛的机票,或是买电影票,抑或是买服装和首饰。不论是开心还是焦躁,他们都得将思考过程中的情绪记录下来。结果他们发现,准备为美好经历进行消费的人,比等着买有形物品的人更容易感到愉快。
他们还发现,倘若需要排队等候,那么购买无形产品的人相对会比较心甘情愿,也会更加心平气和。所以只有体验,才能为你带来全新的愉悦形态。体验,而非物质,是构筑你人生的一部分。为了更丰盈的人生,专注于体验才是王道。旅行出发前,调整自己的心态是关键。旅行让人愉悦,这是一个总体论调。但对具体的人而言,却要好好分析。积极乐观、有好奇心的人,对旅行的期待感更强烈,从旅行获得的愉悦度显然更高。
神经质、死鱼相的人,从旅行中获得的愉悦显然大打折扣。约瑟夫·西尔盖(Joseph Sirgy)2009年发表在《旅行研究》(Journal of Travel Reashch)的一项研究表明,如果你是一个生怕疲劳(例如时差)、生病的人,那么你的旅行也不会让你愉悦。因此,旅行出发前,调整自己对旅行的期待值,不能将其视为自身糟糕的、庸常生活的延伸,也至关重要。
显然,既有时间,也不缺钱,是旅行的必备条件。千万别为了不得已的旅行,而让自己陷于局促窘迫的境地。生怕一趟旅行让自己的工作加倍负担,让自己的银行账户特别难看......诸如此类的负面想法,将使你的旅行体验难以完美。世界很大,最终是要回到内心深处。道路万千,你会找到你要行的那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