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树:树影如伞盖,荚果似铜钱

作者: 王辰

来源: 《博物》杂志

发布日期: 2015-04-21

榆树的果实榆钱曾是救荒食物,如今成为人们尝鲜的对象。榆树的树阴浓密,曾是人们乘凉的好去处,但也曾被政治家视为国家强大的阻碍。榆树的果实和木材都有其独特的用途和历史背景。

若是评选代表“春天味道”的美食,榆钱一定会名列前茅。它曾经是人们糊口度灾的救荒食物,如今又成了人们猎奇尝鲜的对象……然而结出它们的榆树,当年曾被视为国家强大的阻碍。

榆树并非果树,但它们的果实却让人食指大动。每年春季,榆树枝条上会结出许多扁圆形的果实,民间称之为“榆荚”,既可裹面蒸食,也可制作汤羹或是加鸡蛋等烹炒,鲜嫩之中带一点淡淡的清甜。榆荚属于果实中的“翅果”类型,依靠风力传播,外形圆薄轻巧,成熟时会纷纷飘落。看到榆荚漫天飘零的样子,古人为榆树起了个别名叫“零榆”。

魏晋时“竹林七贤”之首的名士嵇康曾抱怨说,以榆树幼嫩的荚果制作糜羹,吃了以后令人迷离嗜睡,所谓“豆令人重,榆令人瞑”(咋不说你丫整天喝酒喝到醉呢),后人则用成语“榆瞑豆重”,来形容人身懒神昏……东晋时,大将军王敦蓄意谋反,命其手下的沈姓参军私铸铜钱,重三铢半,却将钱文写作“五铢”。

这种铜钱颜色青白,分量不足,民间称之为“沈郎钱”,无论形态、颜色,还是轻虚之态都颇像榆荚,后人干脆以“沈郎钱”指代榆荚。而在此后,榆荚也被称为“榆钱”。

榆钱出现在青黄不接的春天,因此民间有“一树榆钱半月粮”的说法,把它作为救荒食物。现如今物质丰富,榆钱只被吃饱喝足的人们用来尝鲜,不过要提醒一下:路边的榆树,一般都被园林部门喷了杀虫剂……

榆树不光有果子能吃,而且树阴浓密,所谓大树底下好乘凉,在夏季尤其是休息的好去处。但有些政治家就偏偏对它看不顺眼,比如春秋时的名相管仲,就制定了“砍树强国”的政策——他请齐桓公下令,将全国各条道路两旁的树枝剪掉,使之没有树阴。此法推行一年时间,齐国大治!齐桓公对此很是不解,请管仲释其奥妙,管仲却讲了一段陈国的故事。

在陈国都城宛丘(今河南淮阳),东门外有一棵大榆树,茂盛如车盖,王公贵族家的青年男女,常在树阴下聚集,莺歌燕舞,一派欢乐。见此情形,百姓纷纷效仿,在东门外的大榆树(枌)和栎树(栩)之下,歌舞幽会,不事农桑。“若是想让齐国强盛,就不能为百姓提供聚众娱乐的场所,否则,人们就会聚集在一起闲谈、私会,而使农时耽搁,土地荒芜。”管仲以陈国之事为戒,下令砍掉树枝。

以榆树为首,各种树冠茂密的树木都不再能提供聚会时的阴凉,于是百姓们只得各自回去劳作耕种……

榆树又名白榆、零榆、家榆,通常高5~10米,最高可达25米,落叶乔木,原产于东北、华北、西北、西南各省区,是当地常见的栽培树种。榆树木质坚硬,因此民间常有“榆木脑袋”、“榆木疙瘩”的说法,但它成长速度却不慢。

古时种植榆树,三年之后所产榆荚就可作为菜蔬贩卖,五年之后木材可以用作屋顶的木椽,十年后,木材可用于制作家具,十五年的榆木可制作车辆。因此,民间经常栽种榆树,不需精心照料也可成材。美中不足的是,榆树的树皮会分泌许多粘液,常给木工师傅的工作带来不便。

老榆树的树阴浓密如伞盖,是人们乘凉的好去处。(摄影/徐永军)

撰文·摄影/王辰

董子凡

责编/王辰

本文来自《博物》杂志

UUID: dcbe1dcc-abe5-4294-b2cd-53e690e62e94

原始文件名: /home/andie/dev/tudou/annot/AI语料库-20240917-V2/AI语料库/博物公众号-pdf2txt/2014-2015年/2015-04-21_榆树:树影如伞盖荚果似铜钱.txt

是否为广告: 否

处理费用: 0.0039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