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卫生组织称,肥胖是一种“全球流行病”。全世界65亿人口中有16亿人超重,而中国肥胖人数占全球肥胖人数的20%。最新调查显示,这个比例正在急剧提高。从1992年到2007年,中国超重和肥胖人数增加了将近3倍。
是什么导致了肥胖流行,我们能做些什么?研究人员认为,是环境的改变让我们更容易养成坏习惯,让我们心理上对暴饮暴食毫无戒备,挡不住致人肥胖食品的诱惑。实际上,环境暗示会加剧人们固有的用食物缓解焦虑和苦闷的倾向。因此,许多健康专家都建议通过立法来促进健康饮食,比如对垃圾食品征税。另一些人则试图帮助人们改变进食的环境以防止进食过度。
肥胖之谜包括医护人员在内,许多人都把肥胖简单地归因于缺乏自制力和毅力。
的确,肥胖的人经常无法控制自己的饮食。但缺乏自制力只是现象,不是原因。我们需要解释的是,他们为什么不能控制自己。尽管如此,医生还是会习惯性地告诉肥胖者要控制饮食。有关饮食的书籍、健康杂志和网站上的文章以及商业性质的减肥课程,都鼓励人们少吃多运动。遗憾的是,依靠自制力的减肥方法效果似乎并不理想。随着近年来减肥书籍一路畅销(从2005年的360万本到2007年的480万本),肥胖人数也在急剧增加。
不仅如此,通过减肥课程瘦下来的人,有2/3会在一年内反弹,而且几乎所有的人都会在5年内再胖回来。
其他一些解释称,肥胖人数的增加是由于基因和心理因素。的确,许多人容易长胖是因为他们的基因构成,但遗传因素无法解释世界肥胖人数的急剧增加,因为特定人群所拥有的与体重有关的基因在50年内不会有明显变化。一些心理因素可能会导致肥胖,包括冲动、焦虑以及在情绪消极时进食的倾向。但同样我们没有理由相信这些因素会在近几十年内突然大为流行。因此,遗传和心理因素并不是肥胖人口大幅增加的主要原因。
有害的环境大量研究都支持环境对饮食习惯有重大影响这一结论。而且与生理因素不同,我们的营养环境在过去50年内发生了重大变化。美国耶鲁大学心理学家凯利·D·布劳内尔(Kelly D. Brownell)在她的许多著作中,都用“有害的环境”(toxic environment)来描述这种新的饮食环境。这个环境的特点是高热量食物无处不在、广告铺天盖地、价格便宜、方便购买,同时人们还都缺乏运动。
1995年美国医学研究所(Institute of Medicine)的一份报告总结道,肥胖问题的根源“在于强大的社会和文化影响力,它们推动了高热量食物和缺少运动的生活方式的普及”,这份报告为后来的研究奠定了基础,它的这个论断也得到了当前研究的证实。
布劳内尔推测,这些影响力包括快餐店迅速普及,餐馆中食物分量增多,自助餐层出不穷,销售高热量零食和饮料的小型超市激增,餐饮公司为了在学校食堂销售产品不断与学校签订合同,诱人的食品广告遍布生活的每一角落。
鉴于环境对于肥胖问题的重要性,包括布劳内尔在内的许多研究者都声称,我们需要制定新的法律和社会政策来对抗肥胖。
布劳内尔的提议极富争议,例如要控制针对儿童的食品广告,禁止在学校里销售快餐和软饮料,对健康食品给予补贴。征税是另一种可能会减少有害食品消费的有效方法,烟草税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布劳内尔和疾控中心负责人托马斯·弗里登(Thomas Frieden)提议,应该对肥胖的主要祸首甜味饮料征税。最近美国参议院财政委员会建议用这样的税收来应对肥胖问题。
尽管各主要软饮料公司都强烈反对这样的税种,但是这个提案已经进入议程。
美国康奈尔大学的研究人员布莱恩·万辛克(Brian Wansink)和同事发现,个人饮食环境中的暗示同样会给我们造成饮食过量的压力(见上方图文框)。基于这些发现,他们提出了多种通过改变环境来减少饮食的方法。比如减少食物分量,把诱人的食物放到自己看不到的地方,绝不从包装里直接取食品来吃,让服务员撤去桌上的薯条和面包等。
分析环境对肥胖的影响可以提供许多实用建议,进而减少有害影响,培养终生的健康饮食习惯。由于肥胖是席卷全球的流行病,我们必须尝试每一种可能的方法来遏制它的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