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呵”一词的网络功能研究

作者: 面神庇佑牧龙居士

来源: 果壳

发布日期: 2015-04-11

本文探讨了“呵呵”一词在网络会话中的功能变化,从最初的用于表示微笑到逐渐演变为具有多种负面含义的词汇,反映了网络会话环境与传统会话方式的差异及其对语言使用的影响。

2015年菠萝语言学奖颁给了来自华东师范大学的汪奎,以表彰他在硕士毕业论文中探讨了“呵呵”一词的网络功能。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多地通过微信等手段与人交流。随着网络会话的高度普及,“呵呵”一词也曾被网友们用来表示微笑。然而很快,“呵呵”的含义急转直下,仿佛一夜间变成了“最伤人词汇”,被用来嘲讽,被用来骂人。

现在,人们已经普遍接受一种观点:很多时候,我在键盘上敲出“呵呵”时,我心里想的是“我去年买了个表”。网络会话环境与传统的面对面会话或书面会话有着很大的不同,通过三方对比,我们可以发现网络会话具有以下几点特征:网络会话语句多简短散乱,不拘泥语法,有大量的诸如“好吧”、“那个”、“嗯”、“是不是”等没有实际意义的词汇。对话以轮流发话,“你说一句,我接一句,你再接一句”的模式为主,靠话轮搭建起来。

这一点和传统的面对面会话相似,但网络会话的话轮更为混乱,常常在会话中出现同时进行多个主题的现象;而书面会话如信件往来则采用书面语,语句完整,篇幅较大。与面对面会话相比,网络会话中副语言严重缺失。由于网络交际常常是超越时空限制的,交际参与者无法看到对方,无法根据表情、语调判断弦外之音,我们甚至不能像书面会话那样,通过大量的完整的语句来推测说话人的意图。网络会话有很强的延时性。

一方面,打字需要时间,而会话时又看不到对方在打字,因而会出现双方“抢着发话”、“同时进行多个话题”的现象;另一方面,我们可能在线上会话的同时线下又在忙着其他的事情,故而会话很容易中断,甚至毫无预兆地终止。而面对面的会话中,这种情况并不常见。

在传统的面对面的会话中,人们可以通过笑声、表情、眼神等传递信息,不需要用“呵呵”、“哈哈”等词汇来表达自己正在笑,同时人们也会一眼看出来对方的笑是真是假,是真的开心,还是尴尬,还是敷衍。而在网络会话中,人们无法获取“言外之意”,而会话语句本身简短且碎片化,故而人们很难判断对方的情绪。是开玩笑,还是生气?是询问,还是质问?因为错判情绪或意图而导致的误会俯拾皆是。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人们开始尝试将副语言融入网络会话中。常见的方案有:使用表情符号或颜文字;将神态动作用文字表述出来,如“括弧笑”、“扶额”;用“呵呵”、“唉”等词来表现笑或者叹气等行为。

在“呵呵”刚刚进入网络会话的环境中的时候和“哈哈”、“嘿嘿”、“吼吼”大同小异,用于模拟人们的笑声,用于填补副语言的空缺,用于传递高兴或友好。有了“呵呵”的会话,语句不再干瘪,说话人不用担心寥寥数语无法传达自己真实的情感,对方在看到“呵呵”时也就能明确地了解这种情感。直到现在,还有一些人会这么用“呵呵”。然而好景不长。呵呵很快就发散出了很多意义,随之人们开始不再相信呵呵仅仅是微笑的标志了。

在礼貌地笑的时候,人们呵呵;在尴尬的时候,人们呵呵;在无语的时候,人们呵呵,在敷衍的时候,人们呵呵……呵呵的作用越来越多,意义也越来越模糊。即便在传统会话环境中,人们的笑也并不一定表示开心,它有可能是一种礼貌性的表现,有可能是尴尬地笑、苦笑、傻笑等等。不同的笑可以传达不同的信息,人们可以通过察言观色确定对方的真实情感,判断对方的意图及所要表达的内容,而这是网络会话所不具备的。

这就会造成人们在网络交际中看到了“呵呵”,感受到了对方表达的笑,但却无法根据说话人感情的自然流露来理解判断这种笑是怎样的笑,甚至是否真的在笑。对很多人来说,“我勒个去”这个用法,是从cucn201配音的搞笑漫画日和《平田的世界》开始流行起来的。那么为什么是“呵呵”而不是其他的笑声呢?这似乎是一种偶然,但这种偶然中又多少包含着一些必然。

首先,“呵呵”是最常见的笑声之一,网络中有的人会用“嘎嘎”、“咔咔”、“呼呼”等词来模仿笑声,虽然我们也能看得懂,但事实上这些并不是最常见的模仿笑声的词汇。在传统的会话环境中,“呵呵”、“哈哈”显然更为古老,应用更为广泛,更被大家所熟知。

其次,在模仿笑声时,人们更容易倾向于认为纵声大笑发出的声音应该像“哈哈”一样;“吼吼”的笑声不大,但似乎有点卖萌扮蠢的倾向;而各种各样复杂的笑法,包括苦笑、奸笑、微笑等等,幅度不大,要么没有笑声,要么笑声轻微,所以在需要拟声时,不那么夸张的“呵呵”就会显得更合适一些。

华东师范大学硕士生汪奎在其学位论文《网络会话中“呵呵”的功能研究》中发现,网络会话中的“呵呵”相比传统书面语和日常口语,在分布和语用功能上都发生了变异,认为“呵呵”在网络会话中起着建构会话结构的功能,介绍了在具体的语境中丰富的语用交互义以及“呵呵”的类比符号特性。对于“呵呵”产生这些变异的特定技术性原因和语言学因素,文章也进行了讨论。

此时的“呵呵”在网络会话中开始得到广泛地使用,同时它已经不再简单地传递着微笑和愉悦的心情。“呵呵”的内涵不断扩大,用法不断增多,甚至我们可以认为,“呵呵”已经被滥用了。这个时候,网络会话中人们对着“呵呵”一词开始感到无所适从,不确定对方发来一句“呵呵”究竟代表着怎样的情感和态度,于是,对“呵呵”的恐惧开始蔓延。当“呵呵”的内涵和作用开始无限扩大的时候,人们见到“呵呵”就难以肯定其承载的意义。

原本是正面的、传递笑与友好的“呵呵”衍生出来了许多不同的意义和用法,而其中许多又是模糊的,负面的信息。简单的一个“呵呵”,仿佛什么都没有说,又仿佛什么都已经说到。这种“东方的含蓄”正是人们所喜欢的,用来代替一些无奈的叹息、高冷的嘲讽甚至是愤恨的咒骂再合适不过。此时人们在见到“呵呵”时就难免会联想到一些不好的事情。

“呵呵”出现的本意是填补副语言缺位,明确说话人的情感与态度,可一旦滥用,这样的功能便无法实现。人们见到“呵呵”的时候,越来越多地感受不到笑意,越来越觉得意味深长,越来越感到无言以对。同时,为了防止产生不必要的误会,人们也开始避免使用“呵呵”来表示友善或高兴,以防被误读出“更深层次的意味”。

至此,“呵呵”已经从笑声彻底变成了敷衍、无奈、嘲讽等情感的集大成者,它的正面意义一点点地被剥离,负面意义一点点地固化,甚至几近于詈骂语。人们开始反感“呵呵”,开始害怕“呵呵”,开始普遍认同“流言止于智者,聊天止于呵呵”。

UUID: 88e7005e-6b7f-43bb-8b5a-63440dd2b5ec

原始文件名: /home/andie/dev/tudou/annot/AI语料库-20240917-V2/AI语料库/果壳公众号-pdf2txt/2015/2015-04-11_当我在键盘上敲出“呵呵”时,我其实是想说…….txt

是否为广告: 否

处理费用: 0.0067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