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在埋头怒啃单词书时,有没有想过这样一个问题:在一个新词从陌生到熟悉的过程中,我们的大脑又在上演怎样的大戏?最近,来自乔治城大学(Georgetown University)的研究人员利用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简称fMRI)的方法,展现了“大脑字典”增添词条的神经机制。
论文发表在3月25日的《神经科学杂志(the Journal of Neuroscience)》。
说起大脑字典,就必须提到一个名为“视觉词形加工区(visual word form area,VWFA)”的特殊脑区。VWFA大致位于人的左耳下方,大小相当于一颗蓝莓,是视觉皮层的组成部分。过去通常认为,VWFA与我们人类的阅读能力密切相关。
利用这种方法,在2009年的一项研究中,莱森休伯教授等人发现,VWFA中部分神经元会选择性地对我们已知的词汇产生反应,而不同的词汇能够激活不同的神经元。由此看来,VWFA就像是脑中的一部“字典”,每一个词语都对应着特定神经元形成的“词条”。
当然,没有人的大脑在一生下来就预装了《辞海》,我们必须通过学习来实现词汇的积累。因此,如果要进一步证明VWFA中的确存在“大脑字典”,研究者们还需要拿出VWFA与新词学习过程有关的证据。
莱森休伯教授告诉果壳网,人们在学习语言时的一个常见体验或许就与VWFA词条增加过程有关。以英语学习为例,在刚开始学习阅读文章时,我们经常需要一个字母一个字母地将单词拼读出来才能顺利理解其中含义;一旦熟练后,因为VWFA中已经建立了相应的词条,我们就能单词当做一个整体、以词为单位进行快速阅读。
那么,对于我们非英语母语的学习者来说,学习新词是否有捷径可循呢?莱森休伯教授表示,勤能补拙才是不二法门。
在整个与阅读有关的神经加工链上,VWFA是最后一环,因此,要想让VWFA学会表征完整单词可谓征途漫漫。例如,其中一个脑区负责加工常见的字母组合,再将这些现成的字母组合交至VWFA进行下一步处理。在初学阶段,非英语母语学习者的大脑暂时还没有学会相关字母组合的表征,于是向VWFA字典增加词条也就变得更加困难。
不过,随着学习经验的积累,大脑对字母组合的表征能力增强,使得VWFA能更高效地进行词汇整合,等到这时,一切都会变得简单起来。
当问及下一步研究计划时,莱森休伯教授告诉果壳网,目前的实验中被试学习的是假词,因此排除了词汇意义对VWFA反应产生的影响。但在真实的学习场景下,我们往往需要将一个新词与某个你已经熟悉的概念建立联系,因此,他们将在今后的研究中着重考察大脑如何构建语义加工网络。与此同时,在临床应用方面,研究阅读障碍症(dyslexia)患者的VWFA异常及相关治疗手段也将是一个有价值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