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人员在缅甸琥珀中发现昆虫育幼行为的直接证据

来源: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发布日期: 2015-04-04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的研究团队在缅甸琥珀中发现介壳虫育幼行为的直接证据,这是昆虫育幼行为最早的直接证据,也是介壳虫雌性成虫的最早记录。研究成果表明,介壳虫育幼行为至少起源于1亿年前,可能是介壳虫早期辐射演化的一个重要因素。

育幼行为是动物双亲对自己的卵及幼仔的照顾行为,可以提高子代成活率。该行为广泛存在于动物中,包括哺乳类、鸟类、爬行类以及昆虫等。由于动物的行为证据很难保存为化石,对古代育幼行为的了解非常有限。昆虫是生物界最丰富的类群,育幼行为在昆虫中广泛存在,其起源也可能非常古老。但昆虫行为学的化石证据本身就非常稀少,而寻找育幼行为的直接证据则如同大海捞针。

2012年和2014年先后有两篇文章分别揭示了中生代蓟马和葬甲化石的育幼行为证据。但古代昆虫育幼行为主要依据于化石形态学推测或现生昆虫系统学的间接推断,直接化石证据先前只在新生代琥珀中发现。近期,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张海春领导的国际合作团队对国内、外馆藏的超过20万件缅甸虫珀标本进行了系统调查,团队成员副研究员王博与上海夏方远先生等合作在其中一枚琥珀中发现了介壳虫育幼的行为证据。

该枚琥珀保存一个雌性成虫,其尾部带有膨大的卵囊,卵囊中保存有约60枚已孵化卵壳和未孵化的卵。此外,在卵囊下部和身体外侧保存有6个新孵化出的一龄幼虫。该研究表明介壳虫育幼行为至少起源于1亿年前,表现出长期的停滞演化,进一步的系统学调查发现育幼行为可能在介壳虫祖先类群就已经出现。此行为极大地提高了该类昆虫的繁衍成功率,可能是介壳虫早期辐射演化的一个重要因素。

研究成果于3月31日在线发表于国际刊物eLife。

UUID: 3e660760-447d-48e7-8a3f-0149cd129317

原始文件名: /home/andie/dev/tudou/annot/AI语料库-20240917-V2/AI语料库/中科院之声公众号-pdf2txt/2015/中科院之声_2015-04-04_科研人员在缅甸琥珀中发现昆虫育幼行为的直接证据.txt

是否为广告: 否

处理费用: 0.0026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