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科学家》杂志2013年最后一期发表的一篇文章说,美国、英国等一些发达国家都有人多次警告,本国将出现科技人才数量严重不足的危机,因此要大力加强STEM(科学、技术、工程与数学)教育。但是,也有一些学者反对这样的解决方案。微软公司2012年发表报告说,到2020年,美国将需要120万个计算机类工作岗位,但美国2020年计算机专业的美国毕业生估计只会比2012年多4万人,可见缺口很大。
但微软公司的报告并没有说,不拥有计算机专业学位就入不了行。英国皇家学会会长Paul Nurse也说,理学博士太多了,许多博士也就是在实验室里卖苦力而已。诺贝尔奖得主詹姆斯·沃森在2010年时注意到,很多训练有素的科研人员被动接受了难以给人充实感的工作,“我们培养出的人根本不想思考,只想有个工作”。他的结论是,“也许我们培养了过多的科学家”。
英国《新科学家》杂志的顾问Michael Brooks认为,解决方案不是培养更多的科技人员,而是要造就灵敏的头脑。他在2013年间参与组织了一场关于“中等教育的未来”的峰会,地处加拿大安大略省的Perimeter理论物理研究所和滑铁卢大学是峰会的共同主办单位。这两个单位的领导不约而同地认为,他们关注的不是STEM教育,而是让学生们能创造性地思考。
曾任洛克希德·马丁公司CEO的诺曼·奥古斯丁在《华尔街日报》发表文章说,他们公司的8万名员工中,最棒的员工都是具备良好沟通技能与思维能力者。他说,我们多数员工都是优秀的工程师,但是在公司内晋级较快者所具有的明显特征是,他们都是思路广阔、喜欢阅读、书面表达清晰的人。因此说,高效进行信息处理、信息综合和信息传播的能力是未来所需要的宝贵技能。事实上,这在过去也属于宝贵技能。
例如,牛顿是大科学家,但他只要愿意,是非常善于沟通表达的,而这不是多数STEM毕业生的强项。英国政府2011年发布的一项调查报告曾指出:雇主们普遍抱怨,STEM毕业生缺乏沟通技能和组织技能,也缺乏时间管理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参与“中等教育的未来”峰会的专家们指出,为了培养能够全面思考问题的学生,就得摒弃过去那种考试和打分方式,转而研究如何对学生做项目的能力进行评估。
与此同时,雇主和大学的选人标准也不能像过去那么死板。不改变教育方式,进入STEM专业的也会逃跑。在美国,STEM学生在大学期间就转专业的高达44%,计算机专业和医学保健专业的“转向率”更高达59.2%,而人文学科学生转专业的才30%。在这种情况下,STEM招生人数再多,他们毕业后也只能成为技术密集产业的低端劳动力,且由于大量毕业生竞争低端岗位,其薪酬水平就比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