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期特刊制作之始,《环球科学》在纸刊以及各新媒体平台上发动了“读者故事征集令”。我们早已相信,每一本杂志与读者的相遇,都能在探索与认识世界的道路上擦出明亮温暖的火花;然而,当编辑们看到邮箱、微博、微信平台每天都塞满读者寄来的热情回复时,我们才真切地感受到,《环球科学》已在这么多读者心中长出种子;我们也惊讶地发现,一本薄薄的纸质杂志,竟也有能量影响读者的人生道路。
谢谢与我们一路相伴的亲密读者,你的呵护与回应,是我们前进的最大动力。
在这里,我们挑选了几则小故事,将它们带来的喜悦与你分享,相信它们足以温暖每一颗热爱科学的心。也让我们共同期待《环球科学》的下一个100期: )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蒋青:当《环球科学》第一次现身报刊亭时,我已经盼望了一年。我至今仍记得创刊号那蓝色的封面,还有硕大的“制造黑洞”四字。
当我抱着它踏雪走向学校宿舍时,指尖的寒冷也已经忘却。我每个月去学校的报刊亭买《环球科学》,然后把它贡献给宿舍姐妹们作公共读物。那些进步的技术和理念、漂亮的图片带给我们很大的震撼。在《环球科学》给予我们知识的同时,我们也不经意地借用上面的观点与他人讨论问题。也许正是像我们这样的“小众”,让《环球科学》从中国贫乳的读者圈中得到喂养,才让今天100期时的杂志成为一个圈子的“大众情人”。
大学快毕业时,我参加了杂志社举办的译文擂台活动,并有幸成为优秀译者。也就是从那时起,我和这本杂志结下了不解之缘。既是译者又是读者的双重身份让我非常自豪,每当杂志有一点点进步,我都能感同身受。“百”是个漂亮的满数,希望100期之后,《环球科学》仍然能稳步向前,并带着她的编者、译者、读者一起成长。我愿意在我满头华发时,还能读着她,感受书页中强有力的科技脉搏。
北京中医药大学李雅竹:有一句新年献词说,“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泪流满面”。用这句话来形容科学领域,实在是再好不过的了。因为科学对真理的探索,永远让我们喜悦、激动。接近真理的步伐,是需要强大意志来支撑,而传播真理的脚步,则靠着传教士般的真诚和不懈。从我的父亲带给我第一本《环球科学》时算起,我阅读这本沉甸甸的杂志已经有7个年头了。我依旧记得我的第一本《环球科学》是讲述太阳能的。
从那时起,我就没离开过《环球科学》,它给我打开了一扇科学的大门。我开始沉迷于那些美妙的科学理论,可以接触到世界科学研究的前沿。我在这本杂志中找到了人生的方向,那就是永恒的科学之路。我从没料到一本杂志可以对我的人生产生如此重大的影响。我相信我的科研未来是光明的,而我的目标就是探索永恒真理。
辽宁大连单良:我与环球科学的结缘是07年8月,当时凭借我的知识储备仅能看懂部分文章,但因为平时对科学的喜爱,我坚持了下去。六年时光流过,杂志的售价由12元变成15元,作者的头像由照片变成了手绘,杂志装订方式由订书针变成了胶封,封面上的诺贝尔获奖者撰稿人数也不再显示,虽有众多改变,但环球科学依然是广大科学爱好者的最佳读物。是环球科学,让我爱上了科学。是环球科学陪伴着我度过了初中和高中时代。
今年,我就要走出国门,为我的梦想奋斗。作为一名忠实读者,衷心希望环球科学越办越好!
安徽合肥董骄:我的故事如果真要加上标题的话就“感谢”好了。我是一名在校大学生,科学一直是我的热爱,总喜欢研究一些专业内外的陌生名词或者高深原理,目的很明确,丝毫不带一点功利,仅仅因为喜欢。于是在阅读科技杂志时总能抛却一切烦恼,徜徉在科学的单纯而又浩瀚的空间。
也许是注定的缘分,我偶然在一本杂志上获知环球科学的订阅渠道,试读了精华版后我就认定它将是我的挚友!里面的前沿科学可谓是令我大饱眼福,一睹为快。无论是一些前沿的研究手段,抑或是研究思路及理论,多数情况下颠覆了我一贯的想法,一点点地瓦解我囿于陈规的思维,可谓良师益友。我是准备搞科研的,而这应该就是我与环球科学能够相识,相知再到相依的真正缘由吧?现在她有100个子女了,祝福她永葆青春!
北京迟阳:第一次买杂志是在11年,不得不说,环球科学的封面足够吸引我的视线,之前看过原版的,自从知道环球科学和科学美国人的血缘关系,我一刻也没有停止对她的关注,中国版秉承了原版的品质,纸张好,排版好,印刷好,手感更好,内容最好!
由于生怕落下有趣的内容我又去淘宝上面把之前错过的精彩都买了回来,随着工具的进步我第一时间订阅了环球科学的微信,还时不时的参加一些线上互动,比如客串了一次鉴梦大师,哈哈,当然也给文章挑过错,推送的轶闻我都看,60秒也听的不亦乐乎,等到发布内部消息,我就会去多看网界面上“占便宜”,往后就可以本本不差啦,只要跟着环球科学的脚步,月月更新知识,让头脑保持新鲜,那么就会一直走在科学的前沿,不掉队!
环球科学提醒着我不忘儿时的科学梦,提醒着我在中国还有一大批的科技爱好者们,我们队伍很庞大。最后特别期待环球科学里面出现越来越多国人的作品,也祝中国的科学事业长足发展,诺贝尔早日拿到手软!
上海李清灵:我是上海某高校的大四核技术专业的学生,喜欢看的东西也比较杂,环球科学正好满足了我不挑食但很挑剔的口味。
最早的一期环球科学是2010年12月刊,在报亭偶然看到,被科学美国人的台头吸引,感觉这个杂志的外观设计与材质很上档次,好奇买来看看,结果爱不释手。我的室友也受我影响,我每次带新的一期,就跟我抢着看,对文章观点或新闻经常交流,算是一改原先扯淡的风气,开发了科学的谈资。
我的热衷也感染了我的父亲,他是一个资深股民,有次偶尔看到我随手放在桌上过期的环球科学,随手翻了翻,看完跟我说,让我以后给他也看看:“这里面很多科学消息,跟现在的市场热点很符合,但因为这些概念太新不懂,所以不敢碰,看看这个可以懂一点。”我当然很高兴地答应。现在因为住校,杂志送家时我一般不在,回家总是发现杂志早已拆封,看来父亲对科学的热情不亚于我。
追环球科学也有两年多了,转眼间我也快毕业,感觉环球科学是我大学生活中的第二导师,让我方便地了解全球科学,了解科学家的责任,更热爱科学,也导致我最后决心读研,将来从事科学工程的相关工作。祝环球科学越办越好,影响更多的人。
@失眠星人sun:作为一名资深DS工科女,我对《环球科学》的感情是复杂的,喜欢是因为她很有内涵,让我了解了不同学科的知识,有种后悔没再早点认识她的心情,如果再早一点,人生一定会更精彩!我喜欢的人,对《环球科学》非常着迷!我吃醋了!所以人家想要纪念刊嘛……让他再正眼瞧瞧女友嘛……不要给他哟!
@希格斯子:这是我订阅Scientific American中文版的第十二个年头了,从当年的《科学》到现在的《环球科学》。在12年前翻娘亲带回来的杂志目录时看到,后来停刊又复刊,这样一本有内容又有趣的科普杂志,一直陪伴我到现在~
@张金京1989:07年上大学一眼看中《环科》,坚持买、看了三年,太棒了。大四生活拮据,忍痛割爱一年。11年工作,工作地点的报刊亭竟然有卖,惊喜万分!于是,到现在又是一期不拉地买、看……。两年间为杂志挑错三次,你们寄赠三次杂志,邮局不给力,只到达两次……去年又中了你们纪念版优盘,狂喜,珍藏不用!
@Jimballoon:我遇见《环球科学》是高中二年级的时候,那时候做理综的时候出现了几次《科学美国人》提供背景的题目,便对这本杂志产生了好奇,一查发现竟然有中文版《环球科学》。然后就开始订阅这本杂志了,每一期都会很详细地阅读,高三的时候也是如此。我也通过杂志对生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大学也就选择了生物专业。很感激《环球科学》,让我做出了这个决定,我现在学得很愉快。
祝《环球科学》100期快乐,越办越好!以上读者的故事将登上《环球科学》百期纪念刊电子杂志,故事作者将获得由科学家与主编签名的限量纪念杂志。《环球科学》2014年4月号百期纪念刊已经上市,点击阅读原文即可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