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学是一门跟自然有关的学问。比如研究动物、植物、矿物,并对它们进行命名、描述、分类等等。博物学起源很早,2000多年前,中西方就有相关著作出现了。公元17~18世纪,欧洲的博物学率先达到鼎盛,出现了达尔文、林奈、洪堡等一批著名的博物学家。但随着人们对大自然了解的深入,博物学被分解为生物、地理、天文、地质等各种学科,不再作为单独学科存在。
《博物》2022年上半年的封面集合,翻开我们的杂志,可以发现生物、地理、地质等都属于“博物学”的范畴。那么,博物学对我们现代人有什么意义呢?我们为什么还要学习博物学呢?培养博物学爱好,对大家,特别是青少年有什么好处呢?首先,对日常生活有益。孔子曾说“多识草木鸟兽之名”。多认识动物植物,花鸟鱼虫,最起码的好处是让孩子开阔眼界。
在原始社会,人们以采集狩猎为生,认识什么东西能吃、什么东西有毒,什么东西能有特殊功效,可以当药材等博物学知识,是生存必须的本领。现代社会虽不用去找野味野果,但去超市买菜也需要认识蔬菜,然后知道怎样烹饪、生食熟食等等。其次,学习博物知识,能带给人们很多心理上的好处。熟悉的人、熟悉的事物,会给我们带来安全感。过去资讯不发达的时候,大家会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
到了陌生地方,有熟人、朋友,心理上也会觉得更加安全。而认识身边的植物,跟认识朋友的感觉很类似。见到它们,就像见到老朋友一样,有一种心理上的安全感。学习博物学,就等于多了一双发现趣味的眼睛。蚂蚁怎么放牧蚜虫?小“苍蝇”如何伪装成蜜蜂骗过我们的眼睛?学了博物学,了解大自然的多样性、丰富性,会让人对生命、对世界、对自身有更丰富的体悟,也能让人更快乐,更幸福。
最后,也是家长们最关心、最看重的,就是学习博物学,对提高孩子的成绩有什么益处。举个具体例子,《博物》除了期刊出版,也组织青少年自然教育活动,其中包括一门“自然观察笔记”课,每周末几乎都有,参与的孩子年龄为6-8岁。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后,有家长反映,孩子的作文水平明显提高。究其原因,博物学的实践课教会了孩子们观察方法。
比如描述一片树叶,有的孩子除了写“绿色的、椭圆的”就没什么可说的了,但是学习了自然观察法之后,孩子知道,描述一片树叶,要记录它的叶形、大小尺寸、颜色差异、叶脉的形状、单叶或复叶等等……如果有足够的知识积累,还可以进一步推断它的种类。孩子写不出作文,很多时候是没有“感觉”也没有“想法”,但是上了博物学课程之后,他们就知道从何处入手观察,“看到了”细节,才会有体悟,才会有的可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