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孩子的中国古代科技简史·生物

作者: 王钊

来源: 中国科学报

发布日期: 2023-10-27

《写给孩子的中国古代科技简史·生物》是一本深入浅出的科普读物,作者付雷关注到了中国古代生物研究的多元层面,通过本书,读者可以了解中国古人对植物和动物的认知,以及古人在生物资源利用方面创造出的各种技术知识。书中还介绍了中国古代的博物学知识,包括动植物在传统宗教、政治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古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意识。

生物资源是人类维系生存的必要物资,也是人类长久以来进行自然探索的主要方面之一。生活在世界各地的人们在千万年与自然相处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博物学知识,这些知识有时是颇具科学性的发现,有时则是人类主观性的浪漫诠释。这种地方性的博物学知识,反映在中国古代对生物的研究方面则显得分外突出。

长久以来,学者对中国古代生物的研究都定位在西方生物学的领域之内,在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洋洋洒洒的《中国科学技术史》中,具体讨论中国古代对生物认知的研究仅占了其中一卷——《生物学及相关技术》。李约瑟的做法是将中国古代知识中符合西方科学标准的知识寻找出来,然后进行对比,这样的比较性研究让我们了解了中国古代对生物的研究是超前西方还是落后西方,自然有助于当代中国人发现我们在古代的优势或不足。

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有很多中国古人对生物的研究或认知因为不符合西方科学标准而被忽视,其中又有颇具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知识门类,比如动植物在传统宗教、政治生活中的各种应用,其呈现或象征完全与现代科学无缘却代表着古人对它们的深层认知。

由浙江师范大学副教授、科普作家付雷所著的《写给孩子的中国古代科技简史·生物》是一本深入浅出的科普读物,作者关注到了中国古代生物研究的多元层面,因而在撰写的时候特意将其呈现在篇目的编写上。

全书共4篇,前两篇名曰《博物篇》,分别以博物学的视角向大家介绍了中国古人对植物和动物的认知,这种认知并不单纯是一种科学眼光的描述和分类,更多时候展现出中国古人的博物智慧,这种智慧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方便人们的生活,所有的描述和分类都是为了更好地指导现实生活。

例如,作者在对明代本草学家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进行介绍时,特意介绍了李时珍在书中对植物的分类,这种分类不是基于植物自身属性的科学分类,而是一种复杂多元的归类,书中是按照植物用途、形态、药效、生态特性等进行分类的。虽然这种分类没有像西方植物学那样形成一个统一科学的体系,但在传统时代的东亚汉文明圈内,这种综合分类体系一直占据主流,直到很晚才被西方科学分类体系所取代。

《博物篇》中作者还关注到域外生物在传统时代在中国的传播。中国自古就是一个积极接纳域外物产的国家,以农为本的时代,统治者关心农业生产对国家安全的重要性,许多域外作物、园艺植物被陆续引入中国,它们的传播和推广很多时候是官府的作为。

对于一些域外珍稀动物的引入很早就有官方记载,它们的传入多伴随着对统治者的政治需求而出现。正因如此,中国古代文献史料中有域外动物流入中国的丰富记载,这为当代全球动物传播史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素材。

中国古人对自然万物的博物观察更多集中于人们日常生活中较常利用的生物资源,比如本书作者就深入探讨了古人对中国特有果类荔枝和银杏、纤维植物构树的栽培利用史。中国人对物产的关注也落到了司空见惯的杂草上,因而明代人将野草视为一种重要的救荒物资加以研究。

中国古代的博物学知识同样充满了人文情怀,对生物的认知不仅仅停留在衣食住行的实用目的上,很多动植物给予中国人的是一种精神上的寄托,因而我们的古代生物研究中充满了人文美学的因素,中国古代有“岁寒三友”般精神气质的植物,也有为了美学欣赏而进行的金鱼驯化历史,等等,有关中国古代生物的博物学解读就这样在作者的笔下徐徐展开。

除了这些通过亲身实践的博物学观察外,中国古人对生物的认知还有许多与现代科学技术相重合的知识,比如本书第三篇《生物技术篇》和第四篇《生物与环境篇》。

《生物技术篇》侧重于介绍古人在对生物资源的利用方面创造出的各种技术知识。虽然当时的人并不能对各种技术实践给出科学性的解释,但在长期与自然的实践互动中还是摸索出了一些规律。这些有关生物的技术结晶通过人类的交流逐渐传播到全球,成为中国古人对世界人民最大的贡献之一,因此受到了李约瑟的高度赞誉。这也是他在研究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时最为留意的方面。

本书精选了中国古代生物技术较为重要的7个事例,向读者展示古人在生物资源利用中表现的智慧。这些事例既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茶叶、蚕桑、蔬菜、白酒和豆腐,也有古人对遗传和变异的认识和应用。其中提到了中国古人很早就发明了人痘接种术这一挽救了无数人生命的医学发明。《生物与环境篇》隐含着中国古人朴素的自然生态意识。

中国古代讲求“天人合一”,始终认为人是自然世界的一部分,需要与自然和谐相处,因而很早就有了生态保护的意识,而且将其列入国家法律保护之中。

置身于一个主体是农业群体的文明国度,中国古人善于观察自然中各种生物与环境的互动,这些规律可以服务于农业发展,故而古人观察到各种生物的节律现象、生物对环境变化的应激反应,也发现了生物之间的各种共生、竞争和捕食关系,这些有趣的发现并不是一种简单的文人谈资,很多时候可以指导人们应对各种自然变化。

比如中国古代频繁出现的蝗灾促使人们研究应对之策。中国古代留下了大量对蝗虫生态习性和蝗灾规律的记录,这些都是古人在把握了生物与环境互作规律之后的经验总结,直到今天对我们的现实生活也有借鉴价值。

本书是一本将阅读群体定位于孩子的科学读物,作者在行文方面遵循通俗易懂的原则,将许多深奥的古代文献和科学原理用平实的言语表达出来,更为难得的是作者洞察到中国古代生物知识多元的特征,在撰写中将其展现给读者,让每一位阅读者可以了解中国古人具有生物知识的概貌,吸引对此感兴趣的读者深入探秘中国古代生物知识的世界。

《写给孩子的中国古代科技简史·生物》,付雷著,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2023年4月出版,定价:45元

《中国科学报》(2023-10-27 第3版 读书) 编辑 | 赵路 排版 | 志海 请按下方二维码3秒识别 阅读原文

UUID: c773da11-be8e-44cb-bf3f-5dad9cc7bb7f

原始文件名: /home/andie/dev/tudou/annot/AI语料库-20240917-V2/AI语料库/中国科学报公众号-pdf2txt/2023/中国科学报_2023-10-27_茶叶、白酒、豆腐……原来中国古代生物技术这么“牛”.txt

是否为广告: 否

处理费用: 0.0059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