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芭比》掀起了⼀场粉⾊⻛暴,⾸映周末全球票房达3.37亿美元,打破了⼥性执导电影的票房纪录。导演Greta Gerwig的这部电影讲述了这个经典娃娃的“传说”,芭比既被视为⼥性主义标志,也因作为被动的性对象⽽受到批评。⼏⼗年来,芭比坚持把瘦当作⼥性的社会标准——以⾄于⻓期以来,芭比⼀直因为打击未成年和成年⼥性的⾃尊⼼⽽饱受批评。
为了了解学术⼈员如何看待芭比的影响⼒,《⾃然》对话了美国北卡罗来纳⼤学教堂⼭分校的临床卫⽣⼼理学家Jennifer Webb,Webb今年早些时候与学⽣Nataya Ford以及合作者共同发表了⼀篇关于芭比与身体形象的研究。该研究回顾了芭比⼏⼗年来⼀次⼜⼀次的“改头换⾯”以及相应影响。2015年开始,芭比制造商美泰公司推出了⼀系列有灵活关节的玩偶,可以摆出各种姿势,让它们更像“⼈”⽽不是“物品”。
到了2016年,美泰公司丰富了这个经典娃娃的体形。如今,你可以买到⼀个穿着平底鞋的“曲线美”医⽣芭比。在电影《芭比》中可以看到,美泰公司正在尝试让芭比更像拥有它的⼩⼥孩们:如何在⼀个充满冲突、性别化预期的世界⾥做真实的⾃⼰。然⽽,扮演芭比的⼥演员Margot Robbie还是⾦发苗条的⽩⼈⼥性。《⾃然》询问Webb芭比是否能为未成年和成年⼥性带来正能量。不过⾸先,我们要先问她⼀个⾮常重要的问题。
我有两个妹妹。我们的⽗⺟⿎励我们玩各式各样的玩具。我们有很多科学玩具,有摔跤选⼿和⼈形玩偶,当然也有芭比。我⼩时候肯定玩过芭比。哇,这是个很复杂的问题。如果只看⼼理学⽂献,过去20年⾥⼤概有⼗来个研究探讨过这些问题。结果并不⼀致。究其原因是这些研究在设计上很不统⼀。⼤部分研究——如果不是全部研究——都是在美国、澳洲、英国这些⻄⽅国家开展的。样本也主要是⽩⼈⼥孩。
在⼀些研究中,我们确实发现有证据表明,接触过芭比或身材类似的娃娃会影响⼩⼥孩对身材的认识。⽐如,现在的⼈对身体的⾃信⼼更低,还有⼀味追求瘦的内卷运动。我们还从这些研究了解到,体重偏⻅其实从很⼩就有了,⼀些研究把不同身材的娃娃给3到10岁的⼩⼥孩看,包括胖⼀些的类似芭比的娃娃或是新⼀代的曲线形芭比娃娃。通常来说,更⼤只的娃娃或曲线芭比更容易被认为与消极性格有关。我们在这些研究中缺失了很多背景信息。
我们不了解这些孩⼦所处的其他社会环境,是在家⾥,还是在学校或其他活动场合。⽐如,⼀项很有意思的研究发现,很⼩开始玩芭比与成年后更向往变瘦显著相关。当然,我们还是不清楚导致这种现象的所有因素,但你可以推断,⼩时候玩芭比可能与受到节⻝⽂化影响的⼤⼈或⽗⺟的关系更⼤?这些⼤⼈如何看待⾃⼰的身材?我们看到的其实只是冰⼭⼀⻆。这很难。许多研究⽤的都是“三重影响模型”,这些模型综合了媒体、家⼈和同龄⼈的影响。
但我们现在意识到,媒体影响也需要考虑社交媒体。我们还发现了第四重影响:医疗健康和公共卫⽣宣传。虽然这些Made to Move系列芭比更灵活,更能配合你玩,但第⼀代仍固守刻板身材:⾮常瘦。有意思的是,这些年轻⼥性确实把这些娃娃看作是她们⾃我⽐较的⼀个可靠参考。我们的研究与该领域的其他⼼理学研究不太⼀样,因为我们关注的是Z世代和千禧⼀代的消费者,这个群体可能更多受到芭比数字营销的影响。
我发现这部电影很有意思!电影在努⼒传达美泰公司希望能重新打造更具代表性和多样性的芭比。它们采取了⼀些积极⾏动让芭比娃娃更加丰富。所以这部电影令⼈很受⿎舞。我记得它们的最新⼀款是⼀个有唐⽒综合征的芭比娃娃。身为家⻓,我对电影⾥的⺟⼥关系也感同身受。我最喜欢的⼀段是妈妈和⼥孩如何回到⼀起。我认为它完美结合了幽默感和令⼈⼼酸的社会现状。
电影结束后,我的⼼⾥对我们所有⼈都产⽣了深深的怜悯之⼼——⽆论你站在哪个⽴场。我认为我们所有⼈都在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