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时节的水果摊,蔷薇科水果连轴登场,在它们当中,五彩斑斓的李子相当抢眼。正准备大吃一顿,就感觉有人在耳边念叨——“桃养人,杏伤人,李子树下埋死人。”这俗语肯定很多人听过,搞得大家每次吃李子都小心翼翼的,不敢敞开了吃。
好好的李子,为啥会被这么说呢?李子的颜色可以说是五彩缤纷,黄绿红紫都有。健康杀手,还是减肥水果?“李子树下埋死人”这话,小时候听得比较多。现在,水果商又说:“李子的营养价值很高。比如西梅,就是有助消化的‘减肥水果’!”没错,西梅是一种李子。
过去的民间老话和如今商家的宣传,其实都有道理。老话之所以埋汰李子,也只是说它不能一口气吃太多——因为李子含有鞣酸等有机酸,没熟透时鞣酸格外多。这是植物的防御机制,鞣酸在肠道中会与蛋白质结合,形成团块,不仅使食物中的营养难以被吸收,还让人腹胀腹痛、消化紊乱。
李子果皮光滑,很多人洗一洗就连皮带肉一起吃了。但实际上,果皮中的鞣酸含量远高于果肉。所以,吃李子最安全的办法是吃熟透的,并且剥掉果皮再吃。商家用减肥作文章,则是因为李子“低糖”——即便很甜的李子,在水果中也算是糖分、热量都比较低的,还含有丰富的果胶和膳食纤维。因此吃李子后,血糖上升较慢。
如果你既想吃水果、又想控制血糖,那李子是很不错的选择。我们吃的李子,主要来自蔷薇科李属的两个物种:欧洲李和中国李。植物学家认为,欧洲李可能是两种野生李——樱桃李和黑刺李在野外自然杂交后形成的。它在古希腊时代就已传入欧洲,很快开枝散叶,因此长久以来,人们都认为它是欧洲的特产。
栽培李的另一支中国李,则由我国本土野生李树杂交而来。汉代时,汉武帝扩建上林苑,各地进贡了十多种李子树,青、黄、红、紫,各色兼备,可见中国李在两千年前就已培育出诸多品种。随着全球贸易和交流的增加,中国李和欧洲李的血脉混到了一起。中国李味道甜美、果肉离核、果树的适应性极强。而欧洲李个头大,不易开裂,没成熟时坚硬、适合运输,成熟后肉厚多汁。
如今市场上的李子,有很多是杂交品种,兼具两者的优点。跟常见的蔷薇科植物一样,李树也在春天开花,花量巨大。不过,大部分花朵都是“无果而终”,只有少数会在夏、秋季节结果子。因为它授粉成功率低,而且就算成功授粉,也会因营养不足而自然丢弃一部分果子。
农业生产时,果农也会摘除过多的嫩果,这样既能让收获的李子更大更好,也能避免李树过度消耗,导致来年产量降低。李树花量巨大,但败育率高。作为果树,李树的适应性极强。中国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几乎都能栽种。除了西北地区栽培较少,华东、华南、西南、中部、华北和东北地区都有李子产区。
东北冬天严寒,室外低于-30℃,依然能种李树。东北人把中国李和野生的乌苏里李多次杂交,获得了格外耐寒的“鸡心李”。李子是制作蜜饯的大户。我们熟悉的“嘉应子”“话梅”等,其实都是李子做的,国外也有西梅干、蜜煮李子等传统蜜饯。
李子的驯化历史长,拥有众多品种,主要分为欧洲李品系、中国李品系和杂交品系三大类,在我国市场上都能见到。欧洲李中的“西梅”,其实应该是“西李”。欧洲人把欧洲李、中国李和梅子都统称为“plum”,这一品种引进中国时,被误译成了“西梅”,便将错就错沿用至今。
西梅是欧洲李中多个品种的统称,在欧美的食用历史悠久。它的果实长圆形,果皮呈紫或深红色,新鲜时表面还覆着一层白霜,看起来颜色偏蓝。西梅半熟时酸甜脆美,熟透则甜软多汁。近年它被引入我国,在新疆、华北等地已经广泛种植,商家大肆宣传它的健康功效,更让它成为受欢迎的高级水果。
杂交李中的“黑布朗”是水果市场上常见的李子,“布朗”也源于“plum”的音译。它个头很大,沉甸甸的几乎像个桃子,表皮紫得发黑,果肉却是金黄色,颜色对比鲜明。黑布朗是典型的欧洲李和中国李的杂交产物,没熟透时又硬又酸,一定要买熟透变软的,才能尝到丰满、柔软、汁水四溢的果肉,有人形容为“像金色阳光和蜂蜜一样流淌出来”。
中国李中的三华李是我国华南著名的李子品种,皮肉都是鲜红色,爽脆可口,几乎没有涩味。它原产自广东翁源县,至今已有五百多年栽培史。大多数李子品种在冬季需要低温“春化”,来年才能长出花芽,三华李却不需要寒冷刺激,就能正常开花结果。
蜂糖李是近年国产李子中的新秀,果实足有鸡蛋大小,熟透后黄中带绿,吃起来脆爽清新。之所以名带“糖”字,是因为它一反李子的“低糖传统”,果实中足有18%是糖分,甜度超高。这种李子最初来源于贵州的一株老李树,果实味美、脆甜,声名远播。后来,人们用这株老树作为亲本,培育出了蜂糖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