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有风的地方”,他们成了“小院”里的农科生

作者: 温才妃

来源: 中国科学报

发布日期: 2023-04-13

在云南大理古生村科技小院,农科生们通过实践与科研,致力于洱海的保护与乡村振兴。张福锁院士带领团队,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培养新一代农科人才,探索可持续的农村发展模式。

在“有风的地方”,他们成了“小院”里的农科生。中国科学报记者温才妃报道,白族姑娘、新疆农业大学研究生赵莎莎骑着自行车,专程来到云南大理古生村科技小院做一名“客座研究生”。她在抖音上刷到小院,发现了一群和她一样保护洱海的农科生,感叹他们似乎无所不能,尤其在展板前向参观人员作介绍时,感觉他们整个人都在发光。

中国工程院院士张福锁表示,3.0+版本的小院学生与10年前的小院学生完全不一样。2021年10月,张福锁在洱海边的客栈与一位骑行客相识,后者认出他并向大理州委书记汇报,张福锁被请到州里出谋划策。大理禁止农民施用化肥、农药,导致老百姓的经济收入下降,保护洱海的积极性减弱。

张福锁了解到,州里计划加大有机肥的补贴力度,但他担心有机肥分解跟不上作物的生长节奏,可能带来新的污染。在与杨国宗再次见面时,张福锁提出要做乡村振兴、农业绿色发展的国家样板。2009年,他在河北省曲周县创建了全国第一个科技小院,带动小农户发展,成为脱贫攻坚的好模式。

张福锁的目标是乡村振兴,产业振兴、人才振兴、组织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五大振兴都要搞起来。2021年11月,团队进驻古生村,举行洱海流域面源污染防控与农业绿色发展全国研讨会,成立洱海流域农业绿色发展研究院,之后成立了古生村科技小院。

小院的试验基地成为全国20所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的新战场,最先破题的是洱海水质保卫战。中国农业大学副教授许稳表示,监测期间发现农田的面源污染并没有政府预估的70%,而是30%至50%。

小院的学生们不再像2.0版本小院时那样告诉农民施肥的具体量,而是普及膳食营养和健康知识。为了推广垃圾分类,南京大学研究生潘名好制定了一套打卡机制,鼓励村民参与。

2022年11月,张福锁的战友江荣风突发心脏病去世,王怡婷准备将他的故事创作成音乐剧。王怡婷在小院外布置了一个美丽的“共享花园”,并与当地孩子一起种植、浇水、施肥。

张福锁强调,学生在小院中要经历真实的农村现状,吃苦是为了让他们了解和适应农村生活。小院坚持“生理上不伤害身体,心理上的磨难越大越能进步”的原则,确保学生的安全和健康。

在古生村,学生们早上7点就开始工作,参与田间活动,推动当地经济发展。2022年,光是住宿就为村里增收550万元。张福锁希望通过科技小院的模式,带动当地人才,确保洱海工作的可持续性。未来的试验范围即将扩大到2万亩,张福锁坚信,只有培养本地人才,才能实现长久的乡村振兴。

UUID: e9fae2af-fb95-4d47-96be-f36cfa3bca53

原始文件名: /home/andie/dev/tudou/annot/AI语料库-20240917-V2/AI语料库/中国科学报公众号-pdf2txt/2023/中国科学报_2023-04-13_在“有风的地方”,他们成了“小院”里的农科生.txt

是否为广告: 否

处理费用: 0.0121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