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2年:爱因斯坦与中国
100年前,爱因斯坦本受邀准备访学中国,最终未能成行。他在自己的日记中,记录下了对于当时中国人的印象,这些记录在出版后,引发了关于爱因斯坦是否歧视中国人的激烈讨论。
100年后,当回看这段历史,我们要以一种什么样的心情来做解读?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赛先生》向您推荐中国科学院大学存济医学院宋妍婧博士的这篇文章。
爱因斯坦就这样和中国学者擦肩而过,也与他的日本之行对比鲜明。
时间回到一百年前,1922年11月9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之前空缺并保留的19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以表彰其“对理论物理学的贡献,尤其是对光电效应定律的发现”;将1922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丹麦物理学家玻尔(Niels Bohr),颁奖理由是他“对原子结构以及从原子发射出的辐射的研究”。
次日,斯德哥尔摩的电报发出,而此时的爱因斯坦正乘坐日本邮船株式会社的“北野丸号”,离开香港前往上海。11月13日上午十时许,爱因斯坦夫妇抵达上海汇山码头,收到瑞典总领事转达的关于他获奖的正式通知。12月11日,玻尔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发表了演讲,而爱因斯坦并未赶到现场领奖,这一天,他身在本次远东之旅的终点——日本。
爱因斯坦访日历时四十三天,引起巨大轰动,成为日本科学史,乃至世界科学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
东渡日本之前,爱因斯坦在上海仅仅停留了一天——按照蔡元培、朱家骅等人与爱因斯坦的接洽,这位物理学大师曾计划结束日本讲学后,来中国大陆访问、讲学两周。然而,这一设想没有成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