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驱动场可逆巨压卡材料的发现和机制研究

作者: 胡凤霞研究员、王晶副研究员、沈保根院士及博士研究生高怡红等

来源: NPG Asia Materials

发布日期: 2022-10-27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的研究团队发现了一种在低压力下可逆的巨压卡材料,这种材料在压力驱动下能够产生巨大的热效应,且热滞后低,为新型制冷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新方向。

基于固态卡效应的新型制冷技术能够实现零排放,并同时保持高制冷效率,有望替代传统蒸汽压缩技术,实现绿色、高效制冷。通过外场(磁场、电场、应力场)驱动铁性材料中的相变发生,产生相应序参量的有序-无序转变,得到体系熵(温度)的显著改变,即产生了卡效应(包括磁卡、电卡、弹卡和压卡效应)。其中,由各向同性应力场驱动的压卡效应不受限于磁、电体系,不易于疲劳,广泛存在于结构相变材料中。

压卡材料中,结构可与多种自由度(包括磁性、极性、分子取向和构象等)相耦合,在相变过程中产生远超磁卡、电卡材料的巨大热效应,因此受到广泛关注。然而,此前报道的巨压卡材料伴随较大热滞后,所需驱动压力过高,在小于0.1 GPa压力下难以产生巨大可逆热效应,限制了压卡材料的实际应用。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研究中心磁学国家重点实验室M03组胡凤霞研究员、沈保根院士领导的团队一直专注于固态制冷工质的热效应研究。在长期研究巨磁热材料的背景下,近年来将应力场引入巨磁卡La(Fe,Si)13基材料中,发现压力通过引入特殊的晶格畸变,使相变性质演化,显著增强磁卡和压卡熵变。在FeRh薄膜中,通过引入非易失性应变补偿了磁制冷循环中的滞后损耗。

在MnFeNiGe磁热材料中发现一种新的自旋结构,并获得巨大压磁效应。近期,该课题组的胡凤霞研究员、王晶副研究员、沈保根院士及博士研究生高怡红,联合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极端实验室EX10组石友国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刘宏雄,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软物质实验室SM9组李运良副研究员等合作者,研究了层状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CH3–(CH2)n-1–NH3)2MnCl4中压力驱动的可逆巨压卡效应和机制。

他们利用高压差式扫描量热仪(DSC)研究了(CH3–(CH2)n-1–NH3)2MnCl4(n=9, 10)的压卡性能。结果表明这类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材料在压力驱动下产生的最大可逆等温熵变优于已报道的其他巨压卡材料,0.1 GPa下可逆等温熵变最高分别可达218 J kg-1 K-1(n=9)和230 J kg-1 K-1(n=10)。这项工作为有机-无机杂化压卡制冷工质的设计提供了新思路。

UUID: e025bcda-22fd-40c4-a923-944a9a2f773c

原始文件名: /home/andie/dev/tudou/annot/AI语料库-20240917-V2/AI语料库/中科院物理所公众号-pdf2txt/2022/中科院物理所_2022-10-27_进展低驱动场可逆巨压卡材料的发现和机制研究.txt

是否为广告: 否

处理费用: 0.0046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