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杨敏,来自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今天给大家讲一讲这些年我们团队在饮用水安全保障方面,为国家、为社会做的一些事。
大家对饮用水都很敏感,尤其是我们对水的颜色和味道非常敏感。我记得在上海读书的时候,就对上海饮用水难闻的味道刻骨铭心。大家可能不知道,在很多年前,上海饮用水的水源来自黄浦江。那黄浦江的水是一个什么样的味道呢?当时不要说泡茶了,连啤酒和可乐都带有黄浦江的味道,大家想想那水有多难喝。
要想把饮用水中的嗅味物质找出来,其实非常不容易,为什么这么说呢?当我们喝到一口水,觉得这个水有点咸味的时候,它的钠离子基本上是200毫克/升以上。但是如果我们闻到这个水它有点味道,那么这个物质的含量可能是多少呢?可能就是10或者是几十纳克/升。也就是说,我们的嗅觉比我们的味觉可能要灵敏100万倍以上。可想而知,要想把这种低浓度的物质从水里面那些大量共存的物质里找出来是非常不容易的。
2007年的时候,无锡发生了一次非常严重的水嗅味事件,叫无锡水危机。当时有多严重呢?全市200多万人停水一周,没有自来水用,所以大家可以看到超市里面水都卖空了。这么大的事件引起了社会强烈的关注。到底这样一个嗅味是什么导致的呢?大家都找不到原因。我们就利用刚刚说的感官气相色谱法,把这个嗅味物质找出来了。它主要是硫醚类物质。这样,我们就解开了这次无锡自来水嗅味之谜。
2010年,上海市政府为了解决饮用水水源的水质问题,他们决定在上海青草沙,也就是在江心建了一个水库,叫青草沙水库。这个水库容量非常大,它建成以后,能够作为上海市60%以上的饮用水水源,这是一个皆大欢喜的事。但是随着这个水源的使用,从2010年启用开始,就发现新的问题出来了:饮用水又产生了嗅味。这个味道就是刚刚说的2-甲基异莰醇,它是一股土霉味,主要是由藻产生的。
2008年10月,北京市从河北应急调水遭遇“黄水”。这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其实当时北京的水源已经非常紧张,所以从河北买了3亿吨的优质饮用水。但进了北京以后,就发生了河北的水和北京的管网“水土不服”的现象。为什么会出黄水?其实就是因为我们的管网都是用的金属材质,尤其是铁质的、钢质的这种管道。这些管道在长期使用的过程中间,它的内部会产生一些腐蚀,这些腐蚀产物我们叫管垢。
这个管垢它平时可能没问题,但是一旦有水质变动的时候,它会不适应,这些管垢可能就释放出来,导致产生黄水。
我们知道,饮用水的水质标准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是保障我们饮用水安全的一个重要的依据,饮用水达标不达标,是跟饮用水的安全不安全是挂钩的。由于我们国家缺乏一些基础数据,所以国家标准的制定以往都是参照像美国、日本他们的标准,然后我们借鉴过来,这样就形成中国的标准。
但中国作为这么一个大国,我们国家有这么多特殊的条件,我们不能永远借鉴别人的标准,必须有自己的标准,那首先就要有我们自己的基础数据。所以在国家水专项这一个大计划的支持下,我们从“十一五”开始就在全国进行水质基础数据的调查。我们跑了全国大小河流水源地,在大小城市都做了大量的调查,把全国的水质数据进行了搜集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