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残奥会传火炬的人,和她们的机械手脚

作者: biu

来源: 果壳硬科技

发布日期: 2022-03-04

本文介绍了在北京冬残奥会火炬传递中使用外骨骼技术的火炬手,以及外骨骼技术的发展历程和应用场景。文章详细描述了外骨骼的结构、功能和研发历史,以及其在医疗康复、军事、灾场救助等领域的应用。此外,还提到了外骨骼技术在体育赛事中的推动作用,如Cybathlon(半机械人奥运会),以及科学家们为改进外骨骼技术所做的努力。

今天是北京冬残奥会火炬传递的最后一天,上午的火炬手有些特别。装了上肢助力外骨骼的女火炬手叫彭园园,火炬被紧握在她的机械手当中;另外一位火炬手叫杨淑亭,她借助下肢助力外骨骼站立、行走,火炬插放在她腰间的机械配件上。两位女火炬手借助外骨骼传递火炬。

据赛事相关负责人介绍,彭园园为了实现自主抓握,配合外骨骼设备做了九个月适配训练;而下肢截瘫的杨淑亭则花了五个月时间,和下肢外骨骼“磨合”,现在已能直立行走,顺利传递火炬。这些结构复杂的机械机构,和火炬手达成一种和谐的“共生”关系:这些机械装置能及时响应她们想做但肉身做不到的动作,就像是人类机能的自然延伸一样。

外骨骼早已不是新鲜事,在上世纪60年代,人类就开始了技术探索。

穿在身上的机器人,人类的骨骼被皮肤和肌肉包裹着,属于内骨骼;像螃蟹和蝎子等节肢动物的骨骼,则“暴露”在身体表面,这层分节嵌合的坚硬外壳就是外骨骼(exoskeleton)。这个生物学名词,后来直接被拿来指代装在人身上的机电一体化装置。

简单来说,外骨骼是一种可穿戴机器人,能支撑和保护使用者的身体,是人体机能的补充;另外也能通过传感器“读懂”他们的动作意图,辅助甚至是放大使用者的动作,是对人体机能的增强。

外骨骼的技术研发始于上世纪60年代,代表项目是由美国国防部支持、通用电气和康奈尔大学执行的“Hardiman”。他们打造出了一款外骨骼原型机,用来帮军人搬抬重物:能将人的力量放大25倍,举110公斤的重物就像在拎起一大袋子苹果。

这款Hardiman外骨骼的举重极限是682公斤,但它自身的重量也达到了680公斤。它是一套全身外骨骼,金属关节繁杂,足足有28个链接头,用液压和电力驱动,还配备了力觉反馈感应系统。这样一套庞然大物,每秒只能走0.76米。响应速度也无法保证,通常是肩关节能动了,胳膊肘操作不了了,顾此失彼。

这对于军用场景来说,简直就是灾难,很多科研机构意识到时下技术的极限,就开始转向医疗康复场景,比如为截瘫患者设计站立用外骨骼,研发电力驱动假肢等等。

外骨骼不是某一个技术的“单兵作战”,是计算机技术、传感技术、人机协同、能源技术高度融合的造物。等到2000年,外骨骼所需要的技术都有了突破性的进展,从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资助的项目成果BLEEX来看,组件已经大幅微型化,更灵活,更智能。

同时,外骨骼也开始走出实验室,像ReWalk、CYBERDYNE、Ekso Bionics等代表公司陆续成立。外骨骼产品覆盖军事合作、医疗康复、灾场救助、工厂制造等场景。

一副外骨骼都有什么?外骨骼像是一个依附在人身上的“生命”——它拥有一个非常完整的系统,能传感、控制、驱动,还有充当“大脑”的计算机,有模拟人骨骼的机械结构、模拟肌肉的致动器。人们一般用电池、燃油和内燃机来驱动外骨骼机器人。

现代的外骨骼,通常由传感、控制、驱动和机械系统精密集成。分布在各处的传感器实时采集人体的姿势、力量、运动趋势等信息,然后传到设备内置的电脑或控制中心,“大脑”开始分析,接着判断人体意图驱动外骨骼元件,一般通过电机和液压等方式带动机械产生相应动作。

为了让外骨骼更轻、更小、更舒适,更安全,科学家们积极探索改进的路径。

比如,加州理工和清华大学的研究者就从算法入手,2020年,他们提出了一种叫“COSPAR”的算法,基于用户反馈更新模型,并用它来选择新试验的动作,并诱导反馈,最终帮患者找到他们偏爱的步态,提升舒适度。

还有研究者在试验非侵入式脑机接口获取用户的运动意图,等于说让外骨骼和人体产生更直接的交互;DARPA在2011年启动“The Warrior Web”项目,指出柔性外骨骼更为轻便、舒服,与功能性服装结合的系统设计能够提升穿戴者的活动能力、活动质量和耐力等,延长持续穿戴时间。

除了科研,体育赛事也在推动外骨骼的进化。

你听说过Marathon(马拉松),但不一定知道Cybathlon(半机械人奥运会)。2016年,Cybathlon由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发起,2016年和2020年成功举办过两届竞赛。在Cybathlon上,残疾运动员可以使用机械义肢、脑机接口、外骨骼等外设参赛。

2020年,竞赛列出了六大项目,脑机接口比赛、功能性电刺激自行车赛、动力臂假肢赛、动力腿假肢赛、动力外骨骼设备赛和动力轮椅赛,所有任务都和残障人士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着力展现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选手需要完成像上台阶、做饭、玩电子游戏等动作,在最短时间内完成最多任务者将获胜。

不同于残奥会主要考验人体本身的运动能力(选手被要求只能用市面上在售设备),Cybathlon则强调追求科技创新,选手可以用最新研发的动力辅助装置。Cybathlon的发起人Robert Riener教授回忆起办赛的初衷:实验室开发的辅助技术非常先进,却不能及时用在普通残障人士身上,他们在日常中需要克服的困难太多了。

他希望可以通过Cybathlon促进残疾人辅助系统的发展和学术交流,也让实验室和企业互相竞争和启发,从而“催生”出成本更低、技术更先进的义肢和外骨骼。

UUID: 8ba5684c-acc3-4dfc-8fad-10e5e1a2ead8

原始文件名: /home/andie/dev/tudou/annot/AI语料库-20240917-V2/AI语料库/果壳公众号-pdf2txt/2022/果壳_2022-03-04_在残奥会传火炬的人,和她们的机械手脚.txt

是否为广告: 否

处理费用: 0.0065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