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煮鸡蛋,许多烹饪书上都是这么说的:煮溏心蛋需要3-6分钟,煮透需要8-10分钟,蛋黄硬度介于两者之间的煮鸡蛋需要6-8分钟。然而对想煮出完美溏心蛋的朋友们来说,从科学的角度看,3-8分钟这个窗口也太大了,而且好多重要的参数也并没有确定下来:鸡蛋的大小有影响吗?是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还是室温保存的?用开水煮还是冷水煮?如果是用冷水煮,那么是从开火就开始计时,还是从水开了之后才开始计时?
锅子的大小、水量和炉子的火力会影响时间吗?如果这些问题真的困扰着你,接着读下去,因为我们会送你一个终极煮鸡蛋公式。
我第一次听说煮鸡蛋公式的时候还在上高中,觉得这些人真是太书呆子了;很多年过去了,没想到我也成了呆子中的一员。感谢谷歌,以及彼得·巴汉姆的著作《烹饪的科学》,我找到了目前全网最详细的煮鸡蛋公式:由埃克塞特大学物理系讲师查尔斯·威廉姆斯博士提供的基于质量的煮鸡蛋公式;他甚至还专门建了个关于煮鸡蛋的站,还给出了公式的推导过程。
我用50个鸡蛋做了实验,在理想蛋黄温度63°C, 水温100°C时,这两个公式给出的时间都差不多,但周长公式的方差更大一些;蛋黄温度更高,或水温更低时,根据威廉姆斯公式计算出的时间都更长一些。两个公式哪个更科学还需要进一步实验才能发现。
鸡蛋有没有煮好主要取决于蛋白和蛋黄的温度。蛋白会在62-65°C之间开始凝固,在这个温度下,蛋白中对温度最敏感的蛋白质——卵转铁蛋白开始凝固,它约占蛋白总质量的12%;而占蛋白总质量54%的蛋白质卵清蛋白则要到80°C以上才会开始凝固。蛋黄在约65°C左右开始变硬,约70°C时凝固。进一步加热到80-90°C左右,溏心蛋就成了普通的白煮蛋。
用开水煮鸡蛋的问题是,即使蛋黄达到了理想的温度,蛋白的温度也控制不了。如果煮鸡蛋的水温是95-100°C,那么蛋白(至少最外面的那部分蛋白)也会有95-100°C,这个温度的蛋白吃起来就老了。所以现在我们的问题是,要在把蛋黄加热到65°C的同时,不让蛋白达到80°C以上。怎么办呢?不要用白水煮了,用舒肥法吧。
各国懒人式溏心蛋其实,要想找到低温煮鸡蛋的案例,有现实例子:日本的温泉蛋——把一篮鸡蛋浸入温泉,吃的时候打在海带汤里,浇上酱油和味淋。由于不同的温泉的温度不同,温泉蛋有许多种类,但和使用舒肥法烹饪鸡蛋一样,做温泉蛋的难点在于控制温度;一种方法是把鸡蛋放在刚煮好的米饭上,然后把电饭煲调到保温档。
首先,为了实现溏心,用舒肥法低温(60摄氏度左右)加热鸡蛋60分钟以上。如果对蛋白的质地有要求,可以在舒肥法之后将鸡蛋在沸水中浸泡2到3分钟;如果是温度稍低的热水,时间相应增加。未凝固的蛋清的热传导作用很可能会使蛋黄的温度也一道增加,但如果在水浴加热时把温度设定得稍低一些(60摄氏度出头),就能避免影响到溏心蛋的口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