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瞅着年前购置的新衣逐渐遮不住凸起的肚腩,手臂上的肥肉也跟着步伐一甩一甩的,我们终于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悔恨——为什么我还没瘦下来?怪我没管住嘴,怪我没迈开腿……其实,你还可以这么说——怪我是个人。即便是拥有八块腹肌的人,在灵长类动物里也仍然算“胖子”。从脂肪含量来说,健康的人类,全身脂肪大约占14~31%。
而我们灵长类亲戚,皮下脂肪通常不足9%;与人类亲缘关系颇近的倭黑猩猩,雌性的全身脂肪大概是4%,雄性甚至不足1%。明明当年还是同一个祖先,演化着演化着,人类咋就胖了呢?这还得从两种脂肪组织说起。哺乳动物的脂肪主要有两类:棕色脂肪组织和白色脂肪组织。有人将棕色脂肪称为“好脂肪”。这些细胞中含有许多可以提供能量的线粒体,主要负责燃烧体内储存的卡路里,产生热量从而维持体温。
如果增加小鼠的棕色脂肪,它们会消耗更多的能量,即使吃下高脂肪的食物,体重增长也不会太明显。人类体内的这种脂肪主要集中在肩部和颈部。以前认为,棕色脂肪只存在于婴儿期;但在2009年,科学家在成人体内也发现了少量棕色脂肪,而且,瘦子的棕色脂肪更多。而撑开我们的肚腩、让我们长出“拜拜肉”的脂肪,主要是“不好的”白色脂肪。
这类脂肪的细胞中有一个巨大的脂滴,线粒体则比较少;它们主要用来存储能量、分泌激素,并且给内脏提供缓冲和保护。其实,白色脂肪组织对人体很重要;之所以背上了“坏脂肪”的名声,主要还是因为,在热量富余的现代社会,它实在是长得太多了,不管从审美还是健康角度都产生了负面影响。在白色脂肪和棕色脂肪之外,还有一种米色脂肪。它由白色脂肪转变而来,但却像棕色脂肪一样能够产热。
按照好坏脂肪的说法,这大概算是“改邪归正”。这几类脂肪,带来了一种减肥思路:我们能不能长多一点棕色脂肪,或者让白色脂肪转换为米色脂肪呢?这的确是一个好思路。我们的灵长类亲戚们能做到这一点,猩猩、猴子的棕色脂肪更多,还能更高效地将白色脂肪变成米色脂肪,而人类对白色脂肪就比较没办法了。这件事的根本,还是在基因上。已有的研究,让我们对棕色脂肪有了更多的了解。
例如,处于寒冷环境下,这种能够产热的脂肪细胞会开始工作;如果激活细胞表面的某种受体,也能达到类似的效果。另外,科学家还发现,不同类型脂肪细胞的转换,会受到一些机制的调控。例如,有一种叫NFIA的转录因子,它能影响基因的表达;这种蛋白质在棕色脂肪和米色脂肪中比较多,对于这两种脂肪的形成或转变很重要。换句话说,让这种转录因子活跃起来,我们就能撬动顽固的白脂肪,达到减肥的效果。
但最近,来自杜克大学的研究人员却发现,相比于我们的灵长类亲戚,人体中与NFIA有关的一些基因,可能处于不怎么营业的状态。通常来说,DNA在细胞内高度紧缩,而且缠绕在一些蛋白质的周围。这是一种相对封闭的状态,只有特定的DNA区域是足够松散的,可以被细胞里的其他元件接触到,从而将这段基因表达出来。
研究人员对比了人、黑猩猩以及和我们亲缘关系相对较远的普通猕猴,发现在这三个物种的脂肪中,DNA的包装方式大有不同。有一些DNA区域,在黑猩猩和普通猕猴的细胞中是相对开放的,但在人体中却被束缚起来。研究人员发现,恰好是那些和“撬动脂肪”的NFIA有关的基因被锁起来了。所以,我们形成棕色脂肪、或者是将白色脂肪转换为米色脂肪的功能,也就可能部分被关闭了。
也就是说,虽然大家同属灵长类,但相比于我们的亲戚,人类想要拥有棕色脂肪或米色脂肪的难度更大。我们不得不被围困在白色脂肪之中,成为“灵长类里的胖子”。可人类为什么偏偏要当“灵长类里的胖子”呢?研究者认为,这可能是——为了脑子。当年,我们的祖先和黑猩猩分道扬镳;几百万年过去了,黑猩猩的大脑没怎么变,人类的却变大了许多,体积已经是当年的三倍。
在静息状态下,人类的大脑会消耗身体大约20%的能量,这个耗能比例是其他灵长类动物的两倍。为了给大脑提供能量,人类发展出了很多独一无二的特点。例如,相比于大多数以素食为主的灵长类动物,我们爱吃肉,还吃骨头里的骨髓,这些食物里的蛋白质和脂肪,提供了更多的能量。消化系统占我们身体的比例,则要比其他灵长类少得多。
一方面,这节省了内脏的能量消耗;另一方面,这样的肠胃也更适应于消化蛋白质,而不再是那些充满植物纤维的树叶子。可能也是为了这颗昂贵的脑子,人类在演化过程中,逐渐产生了更多可以用来存储能量的白色脂肪组织,而不是把卡路里燃烧掉的棕色脂肪组织。久而久之,我们就拥有了更多的脂肪,在肥胖这项特长上一骑绝尘。我们现在已经远离了食物匮乏的史前时代,这些演化特性反而成为了我们的负担,让我们长出了太多白花花的肥肉。
那么,有了聪明大脑的我们,有没有可能利用科学进步,找到减肥的根本办法呢?既然有的基因被上了锁、阻碍了棕色脂肪的形成,那我们有没有可能找到另一组基因,打开它或者关掉它,就能让我们获得更多的“好脂肪”呢?用研究者的话来说:或许会有吧,但离我们还远着呢。如果真像打开或关上一个开关那样简单,那我们应该早就发现了。接下来的研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