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开始,蜡梅花冲寒而开,或横斜或峭立的枝条上挂满了金色的小铃铛,散发出阵阵清香。在卉木凋零的冬季,处于花期的植物很是稀少,又美又香的蜡梅怎不令人喜欢呢?
蜡梅的“蜡”指花像蜡做的,“梅”指有梅花的香气,而且当时京城一带的人就是这么叫的。黄庭坚最先把它“公开发表”了,写在了诗文中。在此之前,诗人们一般用黄梅花来称呼它。南宋诗人范成大在其《梅谱》中,还明确指出蜡梅不是梅类。他还说,蜡梅与梅同时开放,香气又相近,色泽很像蜜脾,由此得名。
现代植物分类学中,蜡梅与梅分属蜡梅科和蔷薇科,而且两个科在亲缘关系上离得较远。蜡梅的叶对生,而梅的叶互生。蜡梅花金黄至浅黄,而梅花有红色、白色及极少白中透一点黄。一朵梅花只能结出一枚果实,就是曹操与刘备论英雄时用于荐酒的青梅,而一朵蜡梅花结出一枚酒坛状的果托,里面有数粒枣红色或黑色的果实,这些果实有毒,不可食用。
有人认为,蜡梅花开在腊月里,所以应该写作“腊梅”。
甚至有人依据唐代诗人杜牧的诗句“腊梅迟见二月花”,认为唐代就开始栽种蜡梅了。其实,这是一种误读。首先,腊月开的花不是只有蜡梅,所以“腊”作为限定词不贴切。其次,杜牧这句诗出自《正初奉酬歙州刺史邢群》。是为酬答邢群《郡中有怀寄上睦州员外杜十三兄》一诗所作,这首诗中有一联写道:“经冬野菜青青色,未腊山梅处处花。
”所以,杜牧诗中的“腊梅”是“未腊山梅”的简称,无法判断为蜡梅科的蜡梅,更有可能是蔷薇科的梅花,不能说“腊梅”之名早出于“蜡梅”。再者,杜枚诗中所言为山野之花,更不能证明唐代开始种植蜡梅。
在《中国植物志》中,以蜡梅为正式名,傍列腊梅等名;在《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中,“蜡梅”词条下除了有对这种植物简要描述外,还有“也作腊梅”之语,而“腊梅”词条下仅“同‘蜡梅’”之语。因此,现在蜡梅科的蜡梅规范用法就是“蜡梅”。
蜡梅为我国特有植物,原产华东,华中至秦岭长江以南,南岭以北,北达山东、河南,栽培于更广大的地区,国外也有引种。蜡梅早在北宋时期就有栽培,至今培育出了很多品种。蜡梅的品种分类,最早可追溯到南宋范成大的《梅谱》,他说蜡梅有3种:狗蝇、磬口和檀香。据清代《广群芳谱》,蜡梅品种又多出荷花一种。
现代最新品种分类,有学者依据内花被片的颜色变化将蜡梅品种分为素心蜡梅品种群、晕心蜡梅品种群和红心蜡梅品种群。内花被几乎满布紫红色斑纹者归属红心品种群,多少具紫红色斑纹者归属晕心品种群,完全无紫红色斑纹者归属素心品种群。在每个品种群下又有若干品种,例如红心品种群有“大佛手”,晕心品种群有“十八瓣”,素心品种群有“外冈”等。
蜡梅花明亮的黄色和芳香,都有利于吸引昆虫来传粉。冬季的寒冷没有阻止所有昆虫的活动,在晴天中午比较温暖的时段,你如果耐心地等待和观察,或许就能看到访花的蜜蜂。有学者在南京观察到,访蜡梅花的昆虫多达16种,其中主要访问昆虫为东方蜜蜂中华亚种、黑带食蚜蝇、黑边家蝇和巨尾阿丽蝇。
普遍认为异花传粉比同花传粉产生的后代更健康。蜡梅花为两性花,它有什么妙招来避免自花传粉呢?第一招:同一朵花中的雌蕊比雄蕊先成熟;第二招:遮挡大法。当花被刚展开、雌蕊的柱头能接受花粉时,雄蕊除了花药没裂开外,还向外斜展,让柱头充分暴露在花的中央,但数天后,雄蕊立起,把柱头遮挡在内,使之难以接受花粉,换成雄蕊显露于花中央,花药外向纵裂,释放花粉,等待昆虫来带走花粉。
正月初一称为岁朝。春节期间家中陈列于几案上的瓶花、盆景之类的摆设,雅称岁朝清供。瓶花之中有一种搭配叫“梅竹”。此时,梅花含苞未放,而蜡梅正是盛花期,所以这时的“梅”指蜡梅。竹也不用真竹,而用南天竹。金灿灿的蜡梅花与猩红照眼的南天竹果可谓交相辉映、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