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爆炸后的百万分之一秒内,宇宙是一团汹涌、混乱、高温的夸克和胶子等离子体。之后,随着宇宙的膨胀和冷却,夸克开始互相结合,形成一种名为强子的复合粒子。强子包括由一个夸克和一个反夸克组成的介子,以及由三个夸克结合在一起的重子,我们熟悉的质子和中子就都是重子。
不过,在冷却前的混沌期,也就是在质子和中子形成之前,这些基本粒子会以数不尽的组合形式短暂地黏在一起。其中一部分夸克和胶子会在随机碰撞中,形成寿命短暂的“X”粒子。正如它的名字那样,这些粒子有着神秘的、至今未知的结构。
现在,一个国际物理学家团队利用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的大型强子对撞机(LHC)所产生的夸克胶子等离子体数据,发现了一种X粒子存在的证据。他们将研究结果发表在了近期的《物理评论快报》上,标志着科学家首次在夸克胶子等离子体中探测到了X粒子。
中子和质子是普通物质的基本组成部分,它们都是由三个紧密结合的夸克组成的。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物理学家一直认为,出于某种原因,自然界中只有由两个或三个夸克形成的粒子。然而,在上世纪60年代,物理学家默里·盖尔曼(Murray Gell-Mann)意识到,夸克或许还能以其他的方式组合。例如,两个夸克和两个反夸克或许可以黏在一起形成四夸克态,而四个夸克和一个反夸克可以黏在一起形成五夸克态。
近年来,物理学家开始发现奇异的四夸克态的踪迹。2003年,日本KEK实验室的物理学家在进行Belle实验时,发现了一种名为X(3872)的新粒子。这种粒子是以其预估质量命名的,它们表现出了完全不同于普通介子的奇异特性。Belle实验是一项将高能的电子和正电子碰撞在一起的粒子对撞实验。在这种环境下,这些罕见的X粒子会迅速衰变,以至于科学家根本来不及详细研究它们的结构。
因此时至今日,科学家仍不确切地知道X(3872)的内部结构,他们怀疑X(3872)要么是一种紧凑的四夸克,要么是一种全新的分子,这种分子不由原子组成,而是由两个松散结合的介子组成。
在新研究中,研究团队试图通过搜寻LHC的重离子碰撞所产生的夸克胶子等离子体数据来寻找X粒子的迹象。他们分析的是LHC在2018年生成的数据集,这些数据覆盖了130多亿次的铅离子碰撞,每次碰撞都会释放出夸克和胶子。在冷却和衰变之前,这些夸克和胶子会散射和合并,形成超过10¹个寿命短暂的粒子。
在夸克-胶子等离子体形成并冷却后,每次这样的碰撞都会产生大量粒子,这意味着在这样超密集的高能粒子汤中寻找X粒子时,所需面对的背景噪声是压倒性的。研究人员必须设法击破这个问题,才有可能最终在数据中看到X粒子。为此,他们使用了一种机器学习算法,试图通过训练算法来识别X粒子的衰变模式特征。
粒子在夸克-胶子等离子体中形成之后,会立即分解成“子”粒子,然后散开。在这些粒子中,X粒子的衰变模式,或者说角分布,有别于所有其他粒子。研究人员确定了描述X粒子衰变模式形状的关键变量,然后训练机器学习算法来识别这些变量,再将LHC碰撞实验产生的实际数据输入算法中。这种算法能够对极其密集和嘈杂的数据集进行筛查,挑选出可能代表了X粒子衰变的关键变量。
最终,研究人员成功地将背景噪声降低了几个数量级,从而看到了信号。他们将信号放大,在一个特定的质量位置观察到了一个峰值,表明了X(3872)粒子的存在,且其数量总共约100个。
从如此庞大的数据集中梳理出100个粒子,几乎是不可想象的挑战。研究人员对他们的结果进行了多次检查,以确保他们真的观测到了这样的信号。现在,他们已经成功地证实了X粒子可以在夸克胶子等离子体中被探测到。
不过,物理学家表示,这将只是故事的开始。虽然已经证明他们可以这样来寻找X粒子,但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他们希望利用夸克-胶子等离子体,能够帮助他们更详细地探测X粒子,以确定X粒子的内部结构。X粒子究竟是紧密结合的四夸克,还是松散结合的分子?目前,已有的数据对这两种可能性的支持是等同的,只有继续收集更多的数据才有可能帮助区分这两种情况。到那时,我们对产生于早期宇宙中的大量产粒子或许将有新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