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对“鸡娃”的批判声越来越大,我们都开始意识到,要勇于接受自己的孩子是个普通人。但“接受”只是一个起点,更大的焦虑,恰恰显现在“接受”之后:像自己娃这种普通天赋、普通出身的孩子,该如何适应今后的时代发展节奏,至少不被淘汰呢?
果仁妈今天邀请到了童学馆的老朋友筱恬,从她的自身经历出发,和大家聊聊她是如何直面这种育儿焦虑的。曾经,她对女儿的期待是空前的。“热血鸡娃”了两年多,她一边认清了娃的普通,一边又为这种“普通”而焦虑。而缓解这种焦虑,她总结了一个很有用的思路,写下了这篇文章。相信这篇文章也会对你有所帮助。
女儿明年即将成为一名小学生。这段时间以来,家里的氛围日益微妙。老人们已经开始不淡定了,时不时提醒我们给娃做幼小衔接:“小学知识学起来吧,不然当心以后全面落后……”而队友在自告奋勇揽下娃的拼音和数学启蒙后,也提前品尝到了辅导作业的崩溃。三番五次急躁怒吼,他显然焦虑了:“咱孩子看起来真没啥慧根,上了学要是跟不上怎么办?”
果壳童学馆是果壳旗下的亲子帐号。这里有一群好奇心爆棚、爱探索、爱实践的高知父母。提供大视野、体系化的教育观点,分享可信赖、有深度的育儿干货文章。给孩子以独立探索世界的方法,帮助他们在多变的未来成为独一无二的发光体。
什么“全面落后”“没有慧根”,对我来说,当妈路上摸爬滚打近六年,心态早已像过山车一般,经历了百转千回。对于“望子成龙”,我有自己的想法。
1 承认:我的孩子就是个普娃
不久前,在网上看到这样一张图,忍不住大呼贴切。回想两年前,我也有过一个热血鸡娃的阶段。记得最疯狂的时候,我给女儿同时报了6门兴趣班,周末两天和平日的晚上,娃不是在上课,就是在去上课的路上。同时,我还在网上找了很多牛娃妈妈分享的攻略,每天对照着带娃刷英语分级读物。
在我内心深处,当时对女儿的期望是空前的。我自信地认为,我和队友智商学历都不低,凭借着我俩的遗传基因,只要在女儿身上精力花得足够多,就不怕效果不大!而兴趣培养就像打新股,只要广撒网,每个都去尝试一下,总能找到一项是娃特别喜欢并且擅长的。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想法最终打脸了。不得不承认,孩子与孩子之间,差距真的很大;而别人成功的教育经验,终究只能作为参考,并不适用于每个孩子。
平心而论,女儿的心智水平放在同龄人当中,不过就是平均水准。在很多方面,她的表现只能说是差强人意。比如我给娃选的那些兴趣班,“别人家的孩子”学过之后参加相应的比赛能拿奖,可她始终中规中矩地上着课,不抗拒也谈不上十足的热爱,没有一个展示出过人的天资。
比如英语启蒙,在按照同样的方法抓了那么久以后,身边一起学习的孩子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可她却和那些牛娃差距很远,单词反复记反复忘,句子也说得磕磕绊绊,甚至对我每天的监督也日益抵触。
再比如阅读方面,她的同班同学都可以自己看懂《西游记》了,而我娃依然进展缓慢……
渐渐地,鸡娃已越发吃力的我意识到,到目前为止,我的女儿既没有展示出学霸的潜质,也没有过人的天赋,她大概率就是众多平凡普娃当中的一个。实际上,这也恰恰是我们大多数孩子最终的人生走向。
2 直面:焦虑无济于事,只会徒增烦恼
自己的孩子注定是普通人,就是比不过“别人家的孩子”。承认这种差距,意味着要认清现实,剔除掉很多对女儿的滤镜和不切实际的念想。这的确让我一度心生焦虑。
自我剖析,这种焦虑感产生的根源,是对于未来的无法预知——像女儿这种普通天赋普通出身的孩子,该如何适应今后的时代发展节奏,至少不被淘汰呢?
焦虑之下,我的心态失衡了。一方面,鸡娃成效达不到我的预期,我感到挫败又无奈;另一方面,我忍不住把这种负面情绪发泄给女儿,屡次出口伤人……
那段时间,女儿看见我总是怯生生的,队友也说我像个炸药桶,一点就着。家里的气氛受我影响,变得压抑起来。
期间的种种矛盾细节,在此不表。但这一经历促使我进行了反思。我扪心自问了几个问题——
1、我焦虑了,就起作用了吗?答案是否定的。在当下,它对于改变现状无济于事,并不能让眼下的情况变得更好。而过段时间回看,此前我很多焦虑的点,比如孩子不会10以内的算术、不会背某首唐诗等,随着娃成长过程中能力的提升,最后都做到了。那些提早生出的焦虑其实全部是多余的,大可不必。
2、焦虑有没有积极的一面?某种程度上说,它会促使我更加重视女儿的教育。可焦虑之下,鸡娃动作更容易变形,教育也会因此变得盲目。
3、焦虑有没有副作用?它的破坏力很强,副作用很多,不仅让我自己不痛快,也让家人倍感压力,女儿更是它的直接受害者。
一经剖析,事实摆在眼前——既然这种焦虑是无用的,只会徒增烦恼,那我为什么还要深陷其中呢?试着摆脱它吧!
3 接受:孩子做一个“学渣”又何妨?
在我看来,要想摆脱焦虑心,真正接受孩子是普娃,关键就是放下对孩子的高期待。但这并非指对孩子没有要求,而是做到这样几点:
1、摈弃对分数与名次的执念
我曾看过经济学家何帆的一个采访。他所提出的“敢于做小池塘的大鱼”的教育理念,给了我很深的启发。何帆指出,中国很多家长都希望孩子力争上游拿第一,但其实最好的选择并不是考第一名,而是能考到群体中的15%以上。
这是因为,能考到前15%的孩子,其智力水平和学习能力其实跟考第一名的孩子没有差别。但他们并没有守住前几名的压力,不需要花所有的精力去纠结如何考得更好一些,而是能有更多的时间去玩耍、去培养兴趣爱好。这样的孩子,经历会更加丰富多彩,发展会更加多元化,面对失败会更加从容,也更加容易培养出内驱力。
不再盯着一百分和第一名,而是把关注点更多地着眼于当前的每一次进步与收获。在发现差距、努力追赶、看到提高的过程中,孩子会建立更加牢固的自信。
2、避免用狭隘的眼光看待“成功”
什么是成功?孩子拥有好成绩、考入名校,就等同于人生赢家了吗?在我看过的《夹缝生存:不堪重负的中产家庭》这本书里,提出了一个概念叫做“高学历穷人”。
书中提到,2007年至2010年间,美国拥有研究生学历却要接受食品援助或其他形式联邦援助的人数翻了将近三倍,而拥有博士学位的受援助者从9776人上升到了33655人。与此同时,2013年接受过食品援助的家庭中,至少有28%的一家之主上过大学,而这一数值在1980年仅为8%。
这从一个侧面说明,名校履历和高学历,已经不能百分百保障孩子的未来,通过教育就一定能改变阶级和命运的时代,也已一去不复返。
时代的进步和变革已突破人们的想象,我们的孩子将用怎样的生活方式度过一生,早就无法用我们现今世俗的观念来约束。所以对于子女的“成功”,我们不妨把眼光拉长、格局放远。与是否考进重点中学或985、211大学相比,为孩子整个人生与事业的规划发展铺路才更有意义。毕竟,现在讲求的是终身学习,能赢到最后,才是真正的成功。
明确了以上两点之后,我目前已经能够用较为平和的心态来看待女儿的落后。她的英语词汇量比同龄牛娃少了许多,她在班上做练习题的速度比小伙伴慢,她的知识面没有别的孩子广……对于这些暂时的结果,我全部坦然接纳。
与之相比,我更关注的是女儿的身心状态:她对这个世界是否保持着好奇心和探索欲?她能不能在面对挫折时依然乐观自信?她有没有找到自己真正热爱的事物并为之投入十足的专注?与她年龄匹配的各种能力,她有没有掌握?她是不是身心健康、自尊自爱?对待学习,她有没有热情、是否养成了良好的习惯?……
在我看来,无论哪一种养育方式,最终目标都是让孩子成为内心充实且幸福的人。而在循“道”的前提下,“术”是可以调整的。从长远来看,相比考高分、上名校、成为尖子生,培养孩子的品性与技能,让他在任何情况下都能活得很好,显然是更有潜力的事。
值得一提的是,心态转变之后,我对女儿期待降低,反而收获了更多惊喜。比如,孩子最近学会了连续跳绳、无师自通地知道了连加连减的运算窍门……这些目标的达成,并没有受我们大人的刻意教授,而是娃在不受干扰、被充分信任的情况下,完全依靠自己的能力做到的。由此,她真正掌握了这些本领,整个人的积极性也被充分调动起来。我相信,这样的学习模式,效果绝对比强灌要好。
4 反思:为人父母到底能做什么?
当然,现如今外界充斥着各种令人焦虑的教育讯息,作为父母很难不受影响。我认为,越是这种情况下,家长就越是要头脑清晰。
1、学会给自己减压
现在舆论有一种声音认为,孩子一旦出现问题,那一定是家庭教育的原因。“只要父母功夫深,孩子一定是优等生”,在这种观念的裹挟之下,父母很容易产生焦虑与愧疚感,觉得孩子不优秀是自己做得还不够好。
我们需要从这种心态当中摆脱出来。家庭教育固然重要,但孩子的人生最终能够达到怎样的高度,取决于多方面因素。有时候我甚至觉得,自己的孩子到底是不是读书的料、能不能成为学霸,就是开盲盒,因此真的不必无限放大父母的作用。
所以,只要养育大方向对,有时候也该给自己松松绑,“差不多”推娃就行了。很多压力其实都是我们自加的,完全无须背负。
2、不必对培训班期望过高
孩子学点啥一定要报班?不报班就学不会或者会落后?我的经历告诉我,其实很多培训班的作用是被夸大的。比如,女儿从没有参加过任何美术班,但我们会在家里进行各种充满创意的艺术创作,效果一点也不差呀。
语数英等学科类课程也同样如此。很多时候,培训班的作用是解放家长的时间、缓解大人的焦虑。至于效果,聊胜于无,但绝非不可替代。
3、放手不代表无所作为
承认孩子的落后、接受孩子暂时学得渣,这是一种心态上的松弛与坦然。但这不意味着我们在育儿方面就彻底躺平、放任不管。
就像《自驱型成长》这本书里提到的,我们要做“顾问型父母”,在设好限制的前提下,敢于放手,给予孩子更多的控制感。由此,孩子才能学会如何掌控自己的生活。
5 写在最后
或许有人会说,等孩子真正上了小学,家长的想法一定又会不一样了。不可否认,现在的大环境下,父母要做出改变确实很难。但我依然想坚持试试看。
毕竟,相比让孩子变成一个大人眼中“还不错”的人,我更希望他们成为自己人生的主人,尽兴过好真正想要的一生。
策划/编辑丨林乙乙,也是章鱼妈,一个3岁男孩的妈妈。编辑丨羚羊,沉迷科学带娃。✍|作 者 招 募 & 投稿|后台回复“投稿”,查看详情投稿邮箱:Kids@guok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