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推出草莓麻婆豆腐,这桌子掀不掀?

作者: 一枝

来源: 博物杂志

发布日期: 2022-01-11

本文通过解读日本“中华料理”,特别是《中华小当家》中的美食,探讨了日本对中国菜的本土化改造,包括炒饭、麻婆豆腐、饺子和拉面等菜品的演变和特色。

早在唐代,中国菜就传到了日本,逐渐演变成了如今的“中华料理”。但如果你在日本吃过一次“中华料理”,大多数会发出一句灵魂质问:这是哪门子‘中华’啊???

日本的“中华料理”,跟我们熟知的中国菜太不一样了。日本人所谓的中华料理,不是指古老的中餐,而是以大火快炒为主要烹饪手段的菜式。用经典动画片《中华小当家》中的话来说:“火焰料理,中华料理的精髓!”

今天,我们跟着《中华小当家》来一一解读日本的“中华料理”。《中华小当家》的故事设定在中国晚清,始于一碗神奇的炒饭:主角“小当家”是个13岁的四川少年,烹饪天赋极高,与姐姐合力经营母亲留下的酒楼。一天,母亲曾经的徒弟绍安打上门来,意图霸占酒楼。小当家和绍安展开厨艺对决,做出一碗金光四射的“黄金炒饭”,把评委都吃哭了!

在中国,蛋炒饭可以说是最普通的家常食物,甚至都不能称为一道菜品。然而在日本,各种炒饭都被视为中华美食的典型代表。2017年,日本媒体对中式菜肴的人气做调查,“炒饭”就夺得亚军,票数仅略低于排第一的“饺子”。

动画中的炒饭做法跟现实中差不多:先炒蛋再放饭,出锅前还加了点酱油。我等凡人这么做,出来的就是普通蛋炒饭。而出自小当家之手,炒饭却粒粒金黄,看不见鸡蛋——蛋液都裹在米粒表面。然而按照实践经验,只有先放饭再放蛋,才有可能实现这个“主角光环”效果。

现实中的日本炒饭,基本还是沿袭中式家常做法。不同之处在于,中国炒饭追求Q弹口感,所以放油较多,饭粒水分保持适中。而日本人喜欢偏焦脆的口感,因此多用平底锅来炒,油和水分都比中式炒饭少,吃的时候还常配上一碗日式酱汤。

“黄金炒饭”初显身手后,小当家凭一道麻婆豆腐打败了绍安。他总结说:好吃的麻婆豆腐,关键在于“辣、香、色、烫、酥、麻六味一体”,比传统麻婆豆腐多了一味“酥”。为了实现“酥”,小当家加入炸酥的豆制品,用来代替传统麻婆豆腐中的肉末。总体上,动画中的这道菜很贴近中餐现实,没有太离谱的地方。

然而,日本餐桌上的麻婆豆腐可就不一样了。前面说了,麻婆豆腐在日本的“最高人气中餐”投票里夺得季军。它也经历过日本人民的魔改。日本菜较少使用辣椒和花椒,麻婆豆腐传到日本后,麻和辣便也大幅削弱,甚至还加入甜面酱和日本黄豆酱,口味转向咸甜。

麻婆豆腐作为川菜代表,给日本人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便把任何川菜风格的中餐,都称为“麻婆某某”。于是出现了“麻婆茄子”“麻婆春雨”等奇怪的“麻婆菜”……其实麻婆茄子基本等于鱼香茄子,麻婆春雨就是麻婆豆腐的酱汁用在粉丝上,类似川菜“蚂蚁上树”(肉末粉丝)。

看到这,画风还算正常,但日本不仅有麻婆豆腐,还有升级版:珍珠麻婆豆腐、草莓麻婆豆腐……豆腐恐怕是彻底没救了。请问各位四川人还坐得住吗?

在厨艺对决中获胜的小当家,不仅保住了母亲留下的酒楼,还得到评委赏识,被推荐到广州学习厨艺,在年度饺子大赛中夺冠。动画中的饺子大赛,出现了众多令人惊叹的奇葩饺子……然而现实中,日本的饺子没那么复杂:馅料主要是猪肉,做法基本是生煎。生饺子直接下锅煎到金黄焦脆,然后倒扣装盘,配上米饭、酱汤一起吃。

饺子传入日本的时间,比大部分中华料理更晚。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曾向我国东北大量移民,抗战胜利后这些移民又被全部遣返。而东北有把吃剩的饺子回锅煎一下再吃的习惯,被移民当成经典吃法带回了老家。时至今日,你在日本随处都能看到煎饺,但想吃水煮的饺子反倒难找。

受日本动漫影响,拉面在欧美已成为日餐的代表。但在日本,拉面却被视为中华料理,与荞麦面、乌冬面并列为日本人最常吃的三种面条。动画里的特级厨师大赛上,小当家就靠着“国士无双拉面”,赢了第一场比拼。这个拉面的神奇之处,在于和面不放水,只加鸡蛋,面团揉好再撒上几滴碱水,就可以做出弹性超级好的拉面。

1958年,华裔日本人吴百福(安藤百福)发明了泡热水就能吃的方便面,日语就称“即时拉面”。这下好了,不仅切面可以叫拉面,连方便面都叫拉面,这让海底捞的甩面师傅颜面何存!

UUID: 24c48b34-d831-4ccd-837f-44b8af444ea5

原始文件名: /home/andie/dev/tudou/annot/AI语料库-20240917-V2/AI语料库/博物公众号-pdf2txt/2022年/2022-01-11_日本推出草莓麻婆豆腐,这桌子掀不掀?.txt

是否为广告: 否

处理费用: 0.0056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