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8-9日,天津陆续新增40例本土新冠阳性病例。其中最早发现的两例本土病例经确认均为奥密克戎变异株(BA.1进化分支),后在密切接触者中又检出18例阳性人员。天津疾控部门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发现,病毒已经至少传播了三代,也就是说在发现之前已经经过一段时间的社区传播。
新冠病毒奥密克戎突变株由南非的科学家率先发现并上报,但至今关于其来源并无定论,一些观点认为病毒通过在免疫缺陷人群体内长期生存而产生大量突变,另有一些观点认为该突变株是通过动物体内突变再回传到人类。
奥密克戎首先引起人们关注的是其迅猛的传播速度,2021年11月26日,世界卫生组织紧急召开会议,将B.1.1.529命名为Omicron,并且直接升级为最高级——“令人担忧的突变株”(VOC),与Delta平级。随后,科学家们很快发现奥密克戎不仅传播速度快,而且相比之前的突变株,出现了免疫逃逸的现象,继而人们发现奥密克戎毒株相比原始毒株在刺突蛋白上有30多个突变。
这些发现都让人们对于奥密克戎接下来的发展以及对全球疫情的影响持有极大关注和疑问,目前全球应对病毒最主要的“武器”仍是疫苗以及陆续在研发上市中的小分子药物、单抗药物等。究竟这些疫苗和药物对于奥密克戎是否仍然有效,以及在春节这样一个重要的时刻,我们究竟该如何去看待奥密克戎地登陆和后续发展,科学的问题仍需要科学的回答。
1月10日19:00-20:30,我们邀请到公共卫生专家卢洪洲和科普作家周叶斌,一起聊聊目前科学界对于奥密克戎突变株的已知和未知。欢迎各位来到直播间,参与互动讨论!
嘉宾:卢洪洲
周叶斌
时间:1月10日19:00-20:30
平台:《知识分子》视频号、《赛先生》B站
扫描图中二维码,进入直播间点击关注《知识分子》视频号或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进入赛先生B站今晚19:00-20:30相约直播间。
卢洪洲,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院长,WHO合作中心共同主任,国家卫健委疾病预防控制专家委员会委员。周叶斌,知识分子专栏作者,复旦大学生物学学士,美国阿拉巴马大学伯明翰分校遗传学博士。新冠疫情以来持续关注相关药物、疫苗研发进展,累计撰写逾百篇科普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