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冷并不是候鸟迁徙的直接原因。北方冬季很冷是共识,动物园里饲养的大雁、天鹅也都是露天睡觉,也极少见哪只被冻死。这是因为它们长着厚厚的绒羽,能抵御严寒的侵袭。那么天鹅、大雁这些水鸟为什么到了冬天要往南迁徙呢?因为寒冷的气温把水和草都给冻住了,没有栖息的空间,也没有果腹的食物,所以就得往南飞,寻找没被冻上的水和草。
对于另外一些不生活在水边的鸟类来讲,它们觅食的土地,连同生长、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食物一起,也都被冰雪覆盖了,所以也必须得南下越冬。不同种类的鸟一般不会、也没有必要聚在一起迁徙,即使是同一种鸟,也可能会因为各种原因分群飞行。
以黑颈鹤为例。秋季,幼鸟会跟随亲鸟一起迁徙到越冬地。但到翌年春天,亲鸟就要和幼鸟说拜拜了,亲鸟会返回繁殖地生下一窝宝宝,幼鸟则不会返回繁殖地,而是会在繁殖地和越冬地之间的地方游荡。如果说鹤类的亲鸟好歹还算是带着孩子认了认路,那么金鸻爹妈则完全是大撒把,它们不会带着幼鸟飞往越冬地,甚至比幼鸟还要晚2-4周才出发。
大多数鸟类迁徙的时候,会经常停下来歇脚,但就有少数鸟类,几乎不会在迁徙停歇地进食,甚至都不会降落歇歇脚,始终处于风雨兼程的状态。这其中的优秀代表就是斑尾塍鹬。繁殖于阿拉斯加的亚种,在离开繁殖地之后,会首先向西南方向的朝鲜半岛等地飞行,在进行短暂的“技术性经停”之后,会立即启程向东南方向的新西兰飞行,那里才是终点。
要论迁徙距离最长的鸟,还要数北极燕鸥。北极燕鸥繁殖于北极地区,越冬地却在地球的另一端——南极。因为北极燕鸥并不是朝着一个目标直线飞行,而会因为食物、地形、季风等因素“曲折前行”,因此实际迁徙过程中单程飞行距离超过20000千米,堪称“迁徙距离之王”。
并不是所有候鸟的迁徙路线都是南北走向,比如遗鸥。遗鸥在冬季迁徙时,是从内蒙古鄂尔多斯飞到了天津汉沽,迁徙路线是东西走向的。而另一种鸟——北京雨燕的迁徙路线则是东西走向和南北走向的结合。离开繁殖地北京之后,先是一路向西,抵达中亚、阿拉伯半岛之后,再一路向南,最终抵达南非、博茨瓦纳和纳米比亚。每年迁徙往返约3.8万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