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以为献血是献爱心,不料却差点害死了人

作者: yab

来源: 我是科学家iScientist

发布日期: 2022-01-03

本文讲述了一个美国女孩小A因输血感染克氏锥虫(Trypanosoma cruzi)的故事,揭示了这种寄生虫的传播途径和潜在危害。文章详细描述了克氏锥虫的生活史、传播方式以及全球范围内对其防治的努力和挑战。

1988年4月,美国女孩小A跟着父母走进了纽约的一家医院。来看病的理由或许在现代医学角度看来不必过于紧张——发烧到38.3°C,可是由于小A这一年的健康状况,父母对她的任何不适都异常重视。年仅11岁的小A已经和霍奇金淋巴瘤抗争了一年有余。在这一年间,她几乎不间断地进行放疗、化疗、输血治疗,1987年5月,她接受了脾切除术。

尽管身体在逐渐好转,可这些治疗手段也几乎摧毁了她的免疫系统,正常像发烧这样的炎症反应对她而言,也有可能是个越不过去的坎。这次情况也确实不甚乐观。她住院后就出现了高热、痉挛、全身性水肿和呼吸困难等症状,随即被诊断为急性心肌炎。在排除了各类猜想之后,医生采集了她的骨髓液,并从中发现了一种20 μm左右长度的寄生虫。随后,她被诊断为克氏锥虫(Trypanosoma cruzi)感染。

虽然结果已经很明显了,可医生们都觉得匪夷所思:一直待在美国本土的小A,到底怎么感染上这种只在南美洲流行的寄生虫了呢?从南美洲发家的克氏锥虫当时人们已经了解到,这种病是克氏锥虫引起的。克氏锥虫主要由一类叫锥蝽的昆虫(猎蝽科锥蝽亚科)为媒介进行传播,这些昆虫一般生活在动物巢穴或人类居室附近,白天藏匿而晚上活跃。

锥蝽通过叮咬,可以将感染者血液中的锥虫送入新宿主体内,感染者之间直接的血液传递也同样可以起到致病效果。克氏锥虫引起的疾病于1909年被巴西医生卡洛斯·恰加斯发现并命名,因此也被称为恰加斯病(Chagas Disease)或美洲锥虫病(American trypanosomiasis)。

人和动物都是这种锥虫的潜在宿主,人被感染后会进入为期两个月的急性炎症期,大多数人症状并不明显,但也有病例出现红斑或硬结。少数急性症状则包括发热、肌肉疼痛、淋巴结肿大、昏迷等。据统计,有10%的病例在急性期因心肌炎或脑膜炎,最终死亡。

在携带锥虫的锥蝽流行的地区,还是以改善居住条件和房屋结构为主,比如在墙面上涂敷石灰、修复屋顶或裂缝以防止锥蝽在室内滋生等。

使用蚊帐和喷洒杀虫剂可以预防媒介肆虐,也避免食物及水源受到锥蝽排泄物的感染。我国尚没有美洲锥虫病的感染病例,因此来自锥蝽的威胁并不算大。不过对于流动人口和牲畜等,我们也应该充分做好检疫,防止人传人和动物传人的情况发生。随着全球化和人口流动的加剧,世界上已经不存在真正的“角落”了。所有的地方性流行病都很难称得上真正的“地方性”,每一种流行病如果不多加重视和防治,都有可能在最终影响每一个人。

上面提到的这些项目,很多虽然都还在进行中、甚至看起来“八字还没一撇”,可如果对这种疾病的重视和切实努力已经成为了某种全球性的共识,我们也就能看到人类未来将其根除的些许曙光了。

UUID: 01d57cdd-6ba5-452a-a80c-b52c185974fe

原始文件名: /home/andie/dev/tudou/annot/AI语料库-20240917-V2/AI语料库/果壳公众号-pdf2txt/2022/2022-01-03_本以为献血是献爱心,不料却差点害死了人.txt

是否为广告: 否

处理费用: 0.0070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