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从口腔中发现了一个新的人体结构。在现代的解剖学教科书中,人体的咬肌包含两层,即深层和浅层。曾有少数文献提到咬肌可能还存在第3层,但对其位置的描述众说纷纭。最近,一项新研究发现咬肌最深部确实存在第3层,可能对咀嚼至关重要。相关结果已发表在《解剖学年鉴》中。研究人员解剖了12具防腐保存的人类尸体头部标本,并对16具新的尸体标本进行CT扫描,还对一名志愿者进行了核磁共振扫描。
通过这些检查,研究人员确定存在第三层咬肌,它附着于颞骨颧突内侧和下颌骨喙突后缘。咬肌的这一深层组织和其他两层在行程和功能上有明显区别,可能通过使喙突抬升和后缩来稳定下颌。此外,这也是咬肌中唯一可以将颌骨向后牵拉的肌层。这一发现在临床上非常重要,可以帮助医生进行该区域的手术,有助于治疗颌骨和颅骨连接部的疾病。
近日,我国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环绕器搭载的有效载荷之一——火星离子与中性粒子分析仪(MINPA)发布首个科研成果。该研究对MINPA的太阳风离子数据进行了校准和比对分析,确认了仪器功能与性能符合设计预期,数据质量可靠。相关成果发表于《地球与行星物理》杂志。在天问一号发射后的地火转移阶段,MINPA捕捉到了多个流相互作用区(该区域太阳风离子的信号较强)事件。
科研团队对比分析了这一阶段MINPA收集的数据和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的OMNI太阳风数据集,发现两者高度一致,表明MINPA性能良好,为后续环火星探测数据的研究打下了良好基础。此外,天问一号着陆器分离前,着陆器对MINPA的视场形成了一定的遮挡,科研人员对遮挡效应也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出了相关的数据处理方法并证明方法有效,可以据此开展探测器转移轨道期间太阳风径向演化研究。
研究团队计划后续利用环火科学探测任务阶段的首批数据,对火星离子和能量中性粒子探测数据进行校准。全世界约有180万儿童感染艾滋病病毒,然而由于缺乏相关配方的临床试验,近一半儿童无法获得有效治疗。近日,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的研究表示,基于口服抗逆转录病毒药物多替拉韦(Dolutegravir)的治疗对儿童感染者有效,可应用于儿童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治疗。
研究共招募707名非洲、欧洲、亚洲6~18岁感染儿童(体重大于14千克)进行试验,考虑到儿童用药的特点,将疗程设置为1天1片的可溶片剂。研究者对多替拉韦作为一、二线治疗和接受依法韦仑(efavirenz)治疗的效果进行分析发现,仅有14%的感染儿童在接受多替拉韦治疗后2年内出现艾滋病相关症状或者血液检查阳性,显著低于对照组标准治疗方案22%的失败率,且未见明显副作用。
同时,研究者也在更小的儿童(小于14千克)和婴儿中进行试验,但相关结果暂未发表。他们认为,多替拉韦作为成年感染者的首选药物,对儿童同样有效。中子是电中性粒子,穿透性极强,在碰撞过程中会产生次级伽马射线,是现代核辐射防护的研究重点。传统的中子屏蔽方案同时选用高质子数、低质子数材料和中子吸收材料进行复合屏蔽,例如常用的铅、硼、聚乙烯组合。然而铅具有较强的生物毒性,应用范围受限。
稀土元素钆在自然界中通常以无毒的氧化钆(GdO)形式存在,平均热中子吸收截面高达36300靶恩,耐高温且具备良好的伽马屏蔽性能。中科院合肥研究院等离子体所研究团队基于这种材料特性设计了一种高性能无铅的复合屏蔽方案。复合材料采用钆-氢-硼体系对中子进行慢化和吸收,其中钆作为重核元素还兼具吸收伽马射线的功能。
该复合材料在15厘米厚时中子屏蔽率达到了98%;在平均能量0.662 MeV伽马源辐照环境下,材料在15厘米厚时伽马屏蔽率达到了72%。该材料综合屏蔽性能优异,可作为中子-伽马混合场的防护材料。相关论文发表在《核材料与核能》(Nuclear Materials and Energy)上,研究团队还就此材料申请了发明专利。对于动物是否能认识数字,学界一直存有争议。
一些理论认为,动物只能识别与数字有关的信息,例如面积、稀疏度等,而无法真正地识数。为了解开这一谜团,一篇发表在bioRxiv上的预印本论文研究了能喷水的射水鱼,并通过控制物理变量发现了射水鱼潜在的识数能力。研究人员将射水鱼放在一个鱼缸里,并在鱼缸上放置2个圆盘,而且这2个圆盘上分别标记着特定数目的小点。
在训练射水鱼向这2个圆盘喷水后,他们向射水鱼展示了一系列其他具有不同数目小点的圆盘,结果发现射水鱼只会向具有特定数目的圆盘喷水,其中特定的数目就是此前已经“学”过的数字。而且即使改变小点的大小或其在圆盘上的位置,射水鱼仍然只会向具有那些特定数目小点的圆盘喷水。此外,他们还发现射水鱼能比较数字的相对大小。据此,研究人员认为射水鱼或具有识数的能力。
在海洋环流、海浪数值模式方面,我国海洋预报业务和科研部门一直依赖由欧美国家开发的海洋数值模式,因此我国亟待解决海洋环流、海浪数值预报的“卡脖子”问题。2018年以来,国家海洋预报中心全力以赴推进自然资源部海洋预报“芯片”工程研发,2021年12月29日,预报中心宣布他们成功自主研制出了质量守恒海洋环流数值模式“妈祖1.0”,这填补了我国海洋环流数值预报领域的空白。
与国外主流海洋环流模式相比,“妈祖1.0”模式具有两方面的显著优势。一方面是该模式采用了全新的质量守恒物理框架,克服了传统体积守恒海洋模型的固有缺陷,比国际主流全球业务化系统缩短了40%以上的运行时间。另一方面是该模式高效低耗,具备“碳友好”的特性;据测算,在制作全球10公里分辨率的海洋环流数值预报时,相比传统的同类模式,“妈祖1.0”可降低90%以上的能耗,相当于减少520吨的碳排放。
“妈祖1.0”预计将在气候变化评估、海洋科学研究、海洋环境安全保障等领域发挥重要的作用。截至北京时间12月30日10时,据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最新统计,全球累计新冠确诊病例284467726例,死亡病例5421527例。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官方网站的消息,12月29日0—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207例。
其中境外输入病例51例(上海17例,广东10例,天津4例,福建4例,广西4例,云南4例,浙江3例,北京1例,山东1例,湖北1例,四川1例,陕西1例),含2例由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天津1例,四川1例);本土病例156例(陕西155例,均在西安市;广西1例,在防城港市)。无新增死亡病例。新增疑似病例2例,均为境外输入病例(均在上海)。
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无症状感染者27例,其中境外输入26例,本土1例(在上海浦东新区);当日转为确诊病例2例(均为境外输入);当日解除医学观察14例(境外输入13例);尚在医学观察的无症状感染者507例(境外输入477例)。截至2021年12月28日,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279571.6万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