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獭的生存之道与生态角色

作者: 喵鱼酱

来源: 博物

发布日期: 2021-12-30

本文详细介绍了海獭的生态角色及其在寒冷水域中的生存策略,包括其独特的毛皮结构、食物摄取需求以及在巨藻林生态系统中的关键作用。同时,文章还比较了海獭与水獭的区别,并推广了相关的文创产品。

说起海洋哺乳动物,大家往往会想到鲸类动物和鳍脚类动物,它们大多拥有肥厚的脂肪。不过,有一种海洋哺乳动物,身上没啥脂肪,却依然在寒冷的水域活得好好的。它靠什么保暖呢?这时南方人民要抢答了:靠一身正气!哈哈哈哈哈哈,那必然不是。人家靠的是致密、厚实的毛皮。哦对忘说了,这种动物就是人气颇高的小可爱——海獭。

关于海獭,之前给大家科普过好多次了,今天讲点你没听过的。

海獭(Enhydra lutris)分布在北半球的太平洋里,目前总共有三个亚种,西方海獭、东方海獭和南方海獭(也叫加州海獭)。过去,海獭在太平洋的分布是连续的。然而18至19世纪,人类疯狂捕杀海獭,主要为获取毛皮,这给海獭带来了灭顶之灾。20世纪初,南方海獭几近灭绝,而整个太平洋的海獭数量,也从18世纪初期的15万-30万只锐减至小于2000只。

海獭毛皮对它来说究竟有多重要呢?研究人员数过,海獭体表每平方英寸的毛发有100万根,而人类脑袋上的毛发总共也才10万根(扎谁的心了)。海獭的毛发分两层,一层是较长的针毛,另一层则是较短的绒毛。针毛可以保护绒毛不被水打湿,而绒毛则可以把温暖的气体牢牢锁住。因此,即使没有隔热的脂肪,它们依然可以自在地躺在水面上敲敲贝壳、抱抱孩子什么的。

海獭喜欢聚群活动。研究人员发现,海獭群的分布规律还挺有意思的。在一大片海獭栖息地中,往往包含着若干个小海獭群。而处在整个栖息地最中间的那个小群体,通常是由雄性领主和一群雌性组成的。这些雌性海獭来自各个年龄段,如果群体中还隐藏着几只雄性,那也只是不会对雄性领主构成威胁的未成年个体。

在太平洋的寒冷水域里,海獭不仅要靠毛皮保暖,还要摄入大量食物维持身体的热量——它们每天要吃掉占自身体重约25%的食物,是名副其实的“大吃货”。海獭主要吃海胆、鲍鱼、贻贝、螃蟹等无脊椎动物,偶尔也吃点儿鱼类。总结一下,就是什么肉多又好抓,它就吃什么。

在阿拉斯加湾北部的巨藻林里,就生活着海獭和它们的猎物。这些猎物中,有一些臭名昭著的海胆,以巨藻那形似植物根系的固着器为食,破坏当地的生态平衡。而海獭的存在,很好地维持了巨藻林的平衡——它们会将过度繁殖的嚣张海胆一网打尽。可是19世纪后,阿拉斯加湾北部曾经郁郁葱葱的巨藻林变得荒芜贫瘠,那里不见海獭,不见巨藻,只有大量海胆和结壳状的珊瑚藻覆盖在海底。

这种现象被称为“海胆荒地”。当海胆的天敌——海獭被猎人猎杀一空后,海胆就失去了控制,大量繁殖,并大肆破坏巨藻林。渐渐地,其他以巨藻林为栖息地的生物也离去了,这里就成了名副其实的荒地。人们意识到这点后,开始在阿拉斯加湾重新引入海獭,大约过了10~15年,巨藻林生态系统逐渐恢复了生机。海獭之于巨藻林生态系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关键种”。

故事讲完了。我猜有人会问:海獭好可爱啊!所以它和水獭是同一种动物吗?No,海獭和水獭都是鼬科动物,长得有点像,但仔细看就会发现明显的不同——海獭的前肢末端为爪状,后肢大,末端为鳍状;水獭的前肢末端和后肢末端差不多大,均为带蹼的爪状。海獭的后肢末端很大,水獭的后肢末端和前肢差不多大。看到这儿,你能分清海獭和水獭了吗?分不清也没有关系,博物文创新推出的萌毯系列地毯,包括海獭和水獭两款,帮助你快速分辨!

UUID: 0a2c57be-6824-48fb-b5de-dfd528c26682

原始文件名: /home/andie/dev/tudou/annot/AI语料库-20240917-V2/AI语料库/博物公众号-pdf2txt/2021年/2021-12-30_提问:图中出现的,哪位是老大?.txt

是否为广告: 是

处理费用: 0.0050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