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的社交最难懂,总被别人使唤还贼开心,怎么破?

作者: 玫瑶

来源: 果壳童学馆

发布日期: 2021-12-21

文章讨论了大人眼中的“坏孩子”为何受孩子欢迎,以及如何处理孩子与“坏孩子”的社交关系。文章指出,大人应避免主观判断,理解孩子的社交需求,并通过树立正确的行为概念、丰富社交环境、必要时远离不良影响来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小孩子的社交最难懂,总被别人使唤还贼开心,怎么破?

前段时间,我们推送了一篇关于孩子社交的文章,有用户的留言引发了大家极大的关注。的确,很多大人眼中的“坏孩子”,却对小朋友有着神奇的吸引力。为什么会这样,以及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应该如何处理呢?果仁妈今天的文,就来细致聊聊。

大人眼中的“坏孩子”,真的是“坏孩子”吗?仔细回想,就会发现,“坏孩子”这个词最常出现在家长口中,而不是孩子中。什么样的孩子,更容易成为大人眼中的“坏孩子”,不想让自家孩子跟他做朋友呢?除了打人、霸凌这样一些极端且不能容忍的行为,还有很多不符合家长期待的行为或特点,也常常会被大人列入“坏”的行列。但他们真的是“坏孩子”吗?

心理学中有个“晕轮效应”讲的是在人际关系中,我们经常容易因为别人的某些缺点,而放大到对他整个人的评价。尤其是,家长们普遍很害怕同伴对孩子造成坏的影响,因此在面对孩子的同伴时,很容易放大同伴的某个缺点。但硬币有两面,孩子也有优缺点。

大人眼中的“坏孩子”,为什么受孩子欢迎?儿童心理学家罗伯特·S·费尔德曼曾经指出,受欢迎的孩子虽然多数是友好的,但有一些受欢迎的孩子,却会表现出大人眼中的消极行为,比如具有攻击性、喜欢制造麻烦、破坏规则等。这些孩子受欢迎是因为在其他孩子眼中,他们代表的是勇敢,敢于打破常规,突破大人的秩序。

孩子喜欢跟“坏孩子”做朋友,如何介入呢?家长们害怕孩子被影响,被带坏,害怕孩子受委屈,看不得孩子吃亏(被使唤),但真实情况是什么样呢?心理学家拉特纳的社会影响理论认为,他人对个体的影响取决于影响源的数量、强度和直接性。由此,我们可以推论,“坏孩子”的影响力取决于孩子的朋友中属于“坏孩子”的数量占比、孩子是否看重这个“坏孩子”、孩子跟坏孩子的相处时间。

如何避免孩子被“使唤”的难题?

首先,树立“一事归一事”的行为概念。在和孩子的相处中,成人都非常喜欢用鼓励(回报)或惩罚(强迫)的方式来促使孩子去做自己不理解或者不愿意的事情。长期这种方式下,孩子就容易对回报和强迫产生本能的顺从。其次,丰富社交环境,增强孩子的社交自信心。在孩子的社交中,我们可以看到朋友越多,社交环境越丰富的孩子,他对同伴过于顺从的现象就越少见的。最后,远离无法沟通的“坏孩子”。

虽然我们不应该把每一个孩子主观地归类于好坏,但如果面对一些强势的孩子,我们的孩子表现得过于被动,同时经常性受到肢体或言语的攻击。在家长言语介入后,情况也没有任何好转,那么我们就应该帮助孩子暂时远离这样的朋友,及时的避免更大的伤害。

UUID: 5dedc50b-8f03-4c1e-956a-291e9d6746a3

原始文件名: /home/andie/dev/tudou/annot/AI语料库-20240917-V2/AI语料库/果壳公众号-pdf2txt/2021/2021-12-21_小孩子的社交最难懂,总被别人使唤还贼开心,怎么破?.txt

是否为广告: 否

处理费用: 0.0052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