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发现多例出血热,草莓还能吃吗?

作者: 代天医

来源: 果壳

发布日期: 2021-12-20

西安新闻网提醒市民,入冬以来本市各大医院已相继接诊多例出血热患者,疾病早期症状与流感相似,一旦市民出现发热等身体不适应及时就医。肾综合征出血热主要经鼠类传播,避免接触和接种疫苗是最有效的预防方式。我国是肾综合征出血热最高发地区之一,自1950年至2020年底,我国已累计报告168万例。近20年,我国的总体发病率明显下降,但部分地区疫情反复波动。肾综合征出血热在全年均可发病,其中5~7月是发病小高峰,10月至次年1月为发病大高峰。今年入冬后西安市出现多个病例的现象符合往年的变化规律。引起肾综合征出血热的病原体是一种RNA病毒——汉坦病毒,而将病毒传播给人类的主要是鼠类啮齿动物。最常见的传播方式是,携带病毒鼠类的尿便及唾液等污染土壤、水、打谷场和农作物,形成尘埃或气溶胶,被田间劳动、加工粮食或旅游的人通过呼吸道吸入造成感染。此外,可能让人患上肾综合征出血热的情况还包括:被携带病毒的鼠类咬伤、食用被它们污染的食物、眼结膜或皮肤伤口接触它们的血液或排泄物,以及被革螨或恙螨叮咬。对于肾综合征出血热高发地区,需要防鼠灭鼠,建议尽量不去鼠类活动的地方,需要进入这些地方活动时戴口罩并防止寄生虫叮咬,尽量不接触可能被鼠类污染的草堆等物。在饮食方面,携带病毒鼠类的尿便及唾液等接触食物后,人在短时间内食用被污染的食物,可经口腔或胃肠道黏膜感染病毒。有研究显示,在室温15~20℃条件下,汉坦病毒可在水、米饭和馒头等食物中存活48小时并具有传染性。不过汉坦病毒比较容易被灭活,酒精等一般消毒剂、紫外线照射、60℃加热10分钟或100℃加热1分钟均有效。因此,在肾综合征出血热的高发地区,大家需要小心被鼠类污染的食物和水,比如在有鼠类活动的大棚中,边摘边吃未经清洗的草莓,有一定感染风险。而对于其他地区,远途而来的高发地区食物造成感染的几率很低,常规清洗(最好充分加热)即可。西安交大一附院传染科副主任叶峰认为,出血热与吃草莓没有直接关系。除了以上防护措施,接种疫苗是个人预防肾综合征出血热的最有效方式。我国90年代开始推行针对肾综合征出血热的双价灭活疫苗,目前推荐疾病高发区16~60岁人群接种疫苗,包括本地居民及外来者。在接种三剂疫苗后,5年内抗体水平较高,7~8年后疫苗保护率下降到90%以下,因此每7~8年有必要再加1次。具体接种事项可咨询当地疾控中心,部分地区可在卫生部门公众号在线预约接种。汉坦病毒可随血液到达全身,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情严重时,可由发热进展到严重出血、肾功能衰竭、低血压休克及昏迷等,死亡率约2.89%。目前还没有针对汉坦病毒的特效药物,治疗以对症支持为主。所以,早发现并及时就诊是避免严重后果的重要方式。人们在接触病毒后,一般在1~2周后发病,最初症状与流行感冒相似,常出现体温38℃~40℃的发热,并伴有头痛、腰痛、眼眶痛及全身肌肉关节的酸痛。发热2~3天后,多数患者可出现眼球结膜出血,面部、颈部及上胸部皮肤充血发红。由于疾病进展快,当发现类似症状时建议及时到医院就诊。肾综合征出血热在我国属于乙类传染病,有严格的上报和监测机制。虽然疾病流行范围广、危害性大,但接种疫苗和防鼠灭鼠可以有效控制发病,及早就诊也能明显改善治疗效果。

前天,西安新闻网提醒市民,入冬以来本市各大医院已相继接诊多例出血热患者,疾病早期症状与流感相似,一旦市民出现发热等身体不适应及时就医。这则消息发布后,引来了很多关注。这里的“出血热”是指肾综合征出血热,又称流行性出血热。陕西省的关中地区一直是这种疾病的高发区。疾病主要经鼠类传播,避免接触和接种疫苗是最有效的预防方式,由于疾病进展快,出现症状后需要尽早就诊。

在世界范围,中国是肾综合征出血热最高发地区之一,自1950年至2020年底,我国已累计报告168万例。近20年,我国的总体发病率明显下降,但部分地区疫情反复波动。除青海和新疆外,全国大部分省市自治区都有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80%以上病例集中在少数高发省市。从2004年至2015年,陕西省和东北三省是全国的重灾区。

在2017年,陕西省报告病例2001例,占当年全国总数的17%,关中地区占全省总数的94.56%。肾综合征出血热在全年均可发病,其中5~7月是发病小高峰,10月至次年1月为发病大高峰。今年入冬后西安市出现多个病例的现象符合往年的变化规律。引起肾综合征出血热的病原体是一种RNA病毒——汉坦病毒,而将病毒传播给人类的主要是鼠类啮齿动物。

最常见的传播方式是,携带病毒鼠类的尿便及唾液等污染土壤、水、打谷场和农作物,形成尘埃或气溶胶,被田间劳动、加工粮食或旅游的人通过呼吸道吸入造成感染。此外,可能让人患上肾综合征出血热的情况还包括:被携带病毒的鼠类咬伤、食用被它们污染的食物、眼结膜或皮肤伤口接触它们的血液或排泄物,以及被革螨或恙螨叮咬。

对于肾综合征出血热高发地区,需要防鼠灭鼠,建议尽量不去鼠类活动的地方,需要进入这些地方活动时戴口罩并防止寄生虫叮咬,尽量不接触可能被鼠类污染的草堆等物。在饮食方面,携带病毒鼠类的尿便及唾液等接触食物后,人在短时间内食用被污染的食物,可经口腔或胃肠道黏膜感染病毒。有研究显示,在室温15~20℃条件下,汉坦病毒可在水、米饭和馒头等食物中存活48小时并具有传染性。

不过汉坦病毒比较容易被灭活,酒精等一般消毒剂、紫外线照射、60℃加热10分钟或100℃加热1分钟均有效。因此,在肾综合征出血热的高发地区,大家需要小心被鼠类污染的食物和水,比如在有鼠类活动的大棚中,边摘边吃未经清洗的草莓,有一定感染风险。而对于其他地区,远途而来的高发地区食物造成感染的几率很低,常规清洗(最好充分加热)即可。西安交大一附院传染科副主任叶峰认为,出血热与吃草莓没有直接关系。

除了以上防护措施,接种疫苗是个人预防肾综合征出血热的最有效方式。我国90年代开始推行针对肾综合征出血热的双价灭活疫苗,目前推荐疾病高发区16~60岁人群接种疫苗,包括本地居民及外来者。在接种三剂疫苗后,5年内抗体水平较高,7~8年后疫苗保护率下降到90%以下,因此每7~8年有必要再加1次。具体接种事项可咨询当地疾控中心,部分地区可在卫生部门公众号在线预约接种。

汉坦病毒可随血液到达全身,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情严重时,可由发热进展到严重出血、肾功能衰竭、低血压休克及昏迷等,死亡率约2.89%。目前还没有针对汉坦病毒的特效药物,治疗以对症支持为主。所以,早发现并及时就诊是避免严重后果的重要方式。人们在接触病毒后,一般在1~2周后发病,最初症状与流行感冒相似,常出现体温38℃~40℃的发热,并伴有头痛、腰痛、眼眶痛及全身肌肉关节的酸痛。

发热2~3天后,多数患者可出现眼球结膜出血,面部、颈部及上胸部皮肤充血发红。由于疾病进展快,当发现类似症状时建议及时到医院就诊。肾综合征出血热在我国属于乙类传染病,有严格的上报和监测机制。虽然疾病流行范围广、危害性大,但接种疫苗和防鼠灭鼠可以有效控制发病,及早就诊也能明显改善治疗效果。

UUID: a2513cc2-6897-4aff-9d6e-6acd30cb0c54

原始文件名: /home/andie/dev/tudou/annot/AI语料库-20240917-V2/AI语料库/物种日历公众号-pdf2txt/2021年/2021-12-20_西安发现多例出血热,草莓还能吃吗?.txt

是否为广告: 否

处理费用: 0.0067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