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承载着喜庆、热烈、温暖、躁动甚至暴力等词汇带来的想象力,不同的红色在不同的氛围、场景又会酝酿出不同的情感。以红色闻名的优秀电影非常丰富,既有张艺谋的《大红灯笼高高挂》、波兰大师基耶斯洛夫斯基的《蓝白红》三部曲、加拿大年轻导演多兰的《幻想之爱》,还有美国导演库布里克的《闪灵》等等。不仅电影如此,每当想起电影院时,我们的脑子里也会立马闪过红色。
那么,为什么传统印象中的电影院和剧院会用红色的座椅、红色的幕布甚至连墙壁都要用红色呢?这背后到底深藏了怎样的设计奥秘呢?在今年7月份,由设计师运营的Tik Tok账号@designsecretsss发布了一则20秒短视频,告诉大家原来电影院的“红色”设计也是为“更好的观影体验”而生的。
这则短视频发布仅两个月就累积了47万次观看,点赞量超过5万,并收到近200条评论。评论区有1条评论尤为点睛——“你刚刚解释了为什么漫画书中的大部分刺客(穿)红色和黑色。”
如今的电影院不断更新换代,经典的设计不断被淘汰,这样的电影院在未来真的会越变越好吗?今天我们首先回顾电影院最初的“红色”设计,再来看看当下最新的电影院设计风潮,一同探讨与我们观影体验息息相关的电影院设计,在未来又将走向何方?
电影院的红色座椅、幕布跟刺客的红色斗篷有什么关系?电影院被设计成“红色”,主要有历史文化和科学原理两个方面的原因。几个世纪以来,意大利一直是欧洲歌剧的神往之地,因此意大利剧院的红色与金色这组配色也随之风靡欧洲,乃至全球。当电影院成为继剧院之后的主流娱乐场所时,“红色”也被延续用在设计之中。
不过,红色能够成为电影院的主流设计,背后的科学原理才是真正的“王牌”。
这个科学原理名为薄暮现象,又因为是捷克科学家Jan Evangelista Purkyně发明,以他的名字命名为柏金赫现象(Purkinje Effect)。薄暮现象在研究了不同颜色与我们眼镜灵敏度之间的奇妙关系后,指出“随着光线变暗,相对于其他颜色,红色会显得更暗”。换句话来说,室内光线变暗后,波长650nm左右的红色将是第一个消失在我们视线之中的颜色。
因此“红色”被运用在电影院设计时,灯光熄灭后空间会显得更暗,银幕上放映的图像在同等设备情况下也会显得更清晰,影像质感更好。
在波长值上,红色数值最高,相反蓝色以及绿色的数值较低,也就是用蓝色或绿色设计的电影座椅,在漆黑的电影院反倒可视度很高,一定程度上会影响观众对银幕的注意力和专注度。
隐形眼镜品牌Cooper Vision声称,飞行员在夜间飞行前会先戴上红色眼镜来让眼睛进入更好的视觉状态。
同样的原理,在红色的电影院环境中待在一段时间,开场后也可以帮助我们的眼睛以最好的状态,进入接下来的观影体验。专业剧院舞台幕布制造商WBL,还指出红色背景不易吸收光线,可以让舞台聚光灯有更大的发挥空间。同时红色面料的阻燃性相对于其他颜色更强,尤其在技术尚且欠缺的过去,使用红色幕布可以一定程度抑制火情的发生与蔓延。
全球疫情之下,电影院也受到了强烈的冲击,被迫居家的人们开始更多地观看电视和流媒体。
然而,世界排名第一的电影公司AMC做了一件从来没有人做过的事情——斥资2500万美元,在电视、网络平台这些竞争对手那里给自家电影院打广告。这则广告不容小看,制作阵容非常强大——妮可·基德曼担任主演,由《搏击俱乐部》《龙纹身的女孩》《消失的爱人》的摄影师Jeffrey Scott Cronenweth和Tim Cronenweth一起担任导演,由获得奥斯卡提名的Billy Ray担任编剧。
广告一共有15秒、30秒和60秒三个版本,在不同国家中播放。最长的60秒版本于9月8日在YouTube发布,妮可·基德曼在全片中娓娓道来的旁白,将电影院的美好用深情的声音讲述出来。广告里的第一句旁白就是:“我们来到这个地方,寻求魔力”,而最后一句是“AMC电影院,我们让电影变得更好”。
一个多世纪以来,电影院不仅幸存下来,而且蓬勃发展。经历了世界上所有变化的年代,经历了繁华和绝望,经历了新兴技术和不断丰富的娱乐方式,尽管几十年来电影业一再面临迫在眉睫的威胁,但电影院仍然是我们社会和世界文化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电影永远不会被电视、网络媒体平台替代,但电影院作为观看电影和塑造观影体验的重要空间,需要给我们更多选择的权利——我们既可以从2D电影和3D电影中选择,也可以选择是传统的红色影厅,或是新奇有趣的主题影厅,还是用所知分类无法定义的全新影厅。唯有这样的空间设计,优秀的电影作品才能以最佳的状态呈现在我们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