叱咤风云的第一猛禽,原来是个大光头?

作者: Capt. Z

来源: 物种日历

发布日期: 2021-12-07

哈斯特鹰是一种已灭绝的巨型猛禽,生活在新西兰,体重可达15公斤,翼展约2.6至3米。它的灭绝与毛利人猎杀恐鸟的活动密切相关,恐鸟在毛利人到达新西兰后迅速灭绝,导致哈斯特鹰失去了食物来源。研究表明,哈斯特鹰可能是一种食腐鸟,其外形特征与现存的秃鹫相似。尽管传说中仍有巨鸟出没,但实际上它们早已消失,成为历史的回忆。

大约在公元前3500年,一大批人类从今天中国台湾的地理位置陆续迁出。往后的五千年里,他们“跳岛战术”式的迁徙足迹遍布了南太平洋浩如繁星的群岛,创造了璀璨的南岛文明。

他们踏足新西兰之前,那里生活着地球上已知最大的猛禽。后世称这种巨鸟为哈斯特鹰。哈斯特鹰,更正式的名称应当是摩氏隼雕(Hieraaetus moorei),它翼展约在2.6米到3米,体重估计有15公斤。它的近亲侏隼雕(H. weiskei)却是现存最小的雕,只有500克。它们世居新西兰南岛,约六百年前,毛利人抵达后不久,哈斯特鹰却很快地灭绝了,成了人类迁徙史上的一枚小小注脚。

猎杀恐鸟的猛禽毛利人并没有有意灭绝哈斯特鹰,却也撇不开干系。其中纠葛要从另一类大鸟——恐鸟说起。历史上有过9种恐鸟,都是生活在新西兰的不飞行鸟类。它们大小不一,体型最大的是生活在新西兰南岛的南方巨恐鸟(Dinornis robustus),身高3米,体重超过200公斤。哈斯特鹰巨大的身形,正是为猎杀恐鸟而生。

许多出土的恐鸟盆骨上赫然可见巨大的孔洞,人们推测哈斯特鹰便是从天而降,利爪刺穿了恐鸟身体之后,再以有力的喙攻击恐鸟的头颈以击杀之。从天而降的猛禽可以说是地面生物的噩梦。毛利人的传说中,有一种巨鹰名为Poukai,大到能够猎杀人类,其原型可能就是哈斯特鹰。

不过,考古证据并不支持哈斯特鹰猎杀人类的传闻,反倒是哈斯特鹰因人类而死了。与世隔绝的新西兰岛屿上,从来就没有过大型哺乳动物。恐鸟占据了大型食草动物的生态位,除了头顶的猛禽,地面上没有什么可让它们担心的——直到两条腿的动物乘舟而来。

那是在公元1280年,初来乍到的毛利人很快熟悉了不会飞的恐鸟,学会了将它们当做富饶的肉食来源。再大的恐鸟也敌不过人类的陷阱和武器,不过一百多年,南北两岛的各种恐鸟悉数灭绝,随之而来的,就是哈斯特鹰的末日。

当欧洲人抵达新西兰时,从毛利人那里听到了巨大的鸟类漫步岛屿的传说,不过,欧洲人来得太晚,已见不到任何一只恐鸟,自然也没有见到以他们为生的巨鹰了。大型的猛禽需要广阔的生存空间,15万平方公里的南岛上估计只有3000至4500对哈斯特鹰。稀少的种群数量极易受到干扰,因此恐鸟在1400年前灭绝后,哈斯特鹰也迅速消亡了。

英姿飒爽还是常年秃头1871年,生物学家首次描述了哈斯特鹰。

它的种名“摩氏”("moorei")来自发现其骨架的庄园(摩尔庄园?)。它的属名来自希腊语harpax和ornis,是钩子和鸟的缝合。自命名以来,人们便认为它是一种威武的掠食者,我们能看到的哈斯特鹰复原图都以英武的雕类作为原型。而最近刊登在《皇家学会会刊B辑》上的研究揭示,哈斯特鹰可能有着我们所不知的面貌。

研究者将哈斯特鹰的头骨和爪与现生的5种猛禽对比,发现它们虽然有着长长的指爪,但头骨更具有安第斯神鹫(Vultur gryphus)的特征,暗示哈斯特鹰的取食方式可能更接近食腐猛禽。

在这样的图景中,哈斯特鹰击杀恐鸟后,就餐的样子可能更像是今天的秃鹫/美洲鹫。因为新西兰的地面上没有食腐动物争抢,哈斯特鹰便不会急于带走猎物,而是就地用餐。其第一步,就是把裸露无毛的头部伸进猎物腹中吃掉内脏,一如今天非洲草原上的兀鹫。这一猜想并非空穴来风。南岛上的毛利人在岩画上描绘过哈斯特鹰的形象,画中巨鸟身上深色,但头部明显为浅色。研究者认为这正是描绘了哈斯特鹰的秃头外形,也佐证了其食性。

时至今日,新西兰时不时还会流传出恐鸟和巨鹰出没的异闻,但如此大的动物,是不可能在维持着种群的状态下保持着隐匿的,南秧鸡的传奇故事不可能再在这些大鸟身上复现了。见识过巨鸟的人都已不在,再多的传闻都只是传闻。博物馆里搏杀的模型、岩画上模糊不清的巨鸟,便是人类对一个逝去的物种最后的想念。

UUID: ba38530d-d06d-4672-9448-0a369f26ed3d

原始文件名: /home/andie/dev/tudou/annot/AI语料库-20240917-V2/AI语料库/物种日历公众号-pdf2txt/2021年/2021-12-07_叱咤风云的第一猛禽,原来是个大光头?.txt

是否为广告: 否

处理费用: 0.0101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