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所有人都知道锻炼对健康有好处。一些人甚至能喋喋不休地说出锻炼的各种优点,比如它能让肌肉和关节保持强壮,帮助预防某些疾病。但是为什么体力活动能给人类带来这么多好处呢?近日,哈佛大学的一组进化生物学家和生物医学研究人员,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发表了一项新研究,尝试揭示体力活动和人类生物学的关系。
他们展示了进化和生物医学的证据,表明人类进化出了在停止繁衍后仍然可以继续生存几十年的能力,同时也变得在晚年仍然相对活跃。而生命后期的这些体力活动,可以让能量从可能危害健康的过程转移到延长健康的体内机制。团队假设,人类的进化使他们能够在其衰老过程中仍维持体力活动的水平,且这样做是为了将能量分配给减缓身体逐步退化的生理过程,帮助预防心血管疾病、2型糖尿病甚至某些癌症等许多慢性疾病。
现代社会普遍有一种看法,人们自然而然地认为,随着年龄的增长,放慢脚步,少动一点儿,安静休息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儿。但用论文的第一作者、哈佛进化生物学家丹尼尔·利伯曼(Daniel Lieberman)的话说,他们的研究得到的信息恰好相反:随着年龄的增长,保持身体活跃变得更加重要。这项研究从人类的类人猿近亲出发。研究人员发现,类人猿在野外通常只能存活35到40年,很少能活过绝经期。
而它们的体力活跃程度也远远低于大多数人类,这暗示着在人类进化过程中存在着选择,不仅活得更久,而且在身体上变得更活跃。利伯曼表示,我们差不多是从“整天瘫”的状态进化而来的。他曾两次观察坦桑尼亚的野生黑猩猩,并且非常惊讶,它们一天中有多少时间是“坐在那儿消化食物,啥也不干”。与现代的狩猎采集者相比,这尤其惊人。现代狩猎采集者平均每天要进行约135分钟的中等至剧烈水平的体力活动。
这种运动水平大约是普通美国人的6到10倍,这也被认为是能够活过童年期的狩猎采集者最终能存活大约70年的关键原因,也就是说,人类可以在停止生育的年龄之后继续生活约20年,并且享有更长的“健康寿命”,也就是以健康的状态度过的生命时间。研究人员研究了我们体内的两条通路,通过这两条通路,终身的体力活动可以重新分配能量,从而改善健康。其中一条涉及引导多余的能量远离潜在的有害机制,比如过量的脂肪储存。
团队还确定了体力活动如何将能量分配给维修和维护过程。除了燃烧卡路里,体力活动会带来生理压力,在分子、细胞和组织水平上对身体造成损害,但身体对这些伤害的反应,在本质上其实是让自己变得更加强壮。这些反应包括修复肌肉纤维的撕裂、修复软骨损伤并愈合微型骨折。它们还会导致运动相关的抗氧化剂和抗炎剂的释放,并增强血液流动。在缺乏体力活动的情况下,这些反应的激活程度都较低。
而细胞和DNA层面的修复过程已经被证明可以降低患糖尿病、肥胖症、癌症、骨质疏松症、阿尔茨海默病和抑郁症等诸多疾病的风险。团队认为,研究提出的关键一点在于,我们在一生中都要保持活跃,身体需要足够的体力活动,才能健康地老去。过去,人类为了生存,每天不得不进行大量体力活动,但如今,随着机器和技术取代人力,全世界的体力活动水平一直在下降。
利伯曼实验室近期的另一项研究表明,与200年前相比,美国人的体力活动水平已经大幅降低。我们现在必须选择主动锻炼,也就是为了健康进行运动。对老年人来说同样如此。研究人员的建议其实很简单:从椅子上站起来,做些运动。而且好消息是,你并不一定要像狩猎采集者那般活跃。即使是少量的体力活动,比如每天10或20分钟的锻炼,也有机会大大降低健康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