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时候重新思考人类基因编辑的全球治理了。随着CRISPR-cas9为代表的新一代基因编辑技术的日趋成熟,人类基因编辑的全球治理已经被提上日程。然而,一个受到忽视的深层次问题是:传统的全球科技治理模式仍然适用吗?
2021年11月23日,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百人计划研究员俞晗之,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苏世民书院教授薛澜,美国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教授鲁道夫·巴兰古(Rodolphe Barrangou),湖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陈少威和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副教授黄颖在《美国科学院院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PNAS)发表评论文章,从跨学科的视角出发,分析了当前备受国际瞩目的人类基因编辑治理面临的挑战,指出现有人类基因编辑全球治理模式的局限性,并提出了具有现实可行性的全球治理改进方案。
该研究基于文献计量和全球调查的实证数据,发现相较于20世纪70年代重组-DNA技术的科学社群,当前人类基因编辑领域的科研工作者群体数量极为庞大,并且呈现高度的地域和文化多样化,从而导致现有的治理模式难以容纳科学界内外不同利益相关者的观点和意见。文章指出,人类基因编辑的全球治理应该超越由发达国家少数科学家群体主导的传统科技治理模式,从更广泛的全球治理实践中汲取经验,力争实现包容性的全球治理。
首先,知名的学术期刊以及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专业会议应更加开放和包容,为人类基因编辑相关的争议性治理问题搭建对话平台;其次,为人类基因编辑制定标准和规则的国际专业组织应该扩大其网络,从而涵盖更多历史上曾被忽略的国家/地区;此外,全世界科学和医学界的公共和私人资助机构应共同努力,推动集体行动来管理人类基因编辑。
本研究对其他新兴技术的全球治理具有借鉴意义。《知识分子》获原文作者和PNAS授权,转载该文的中文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