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福岛核泄漏事件之后,野猪占领了无人区并在此繁衍生活。作为日本料理中传统美食的野猪,如今却成了福岛人民回迁进程中的一大麻烦:它们侵占农田,毁坏庄稼,还极具攻击性。多年之后,这里的野猪们生活得怎么样?科学家们对此展开了一系列的研究。
2011年3月11日,9.0级的近海地震和随后引发的巨大海啸给日本东北沿海地区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120余万栋楼遭到破坏,超2万人死亡或失踪,福岛第一核电站也因此遭受重创,并向周边泄漏出大量放射性物质。
鉴于核辐射污染的严重性,日本政府向居住在福岛第一核电站附近(半径圈20公里范围内)的居民发布了疏散令,16万余人因此被迫离开自己的家乡,只留下一片1150平方公里的“福岛禁区”(约占福岛县总面积的十分之一)。直到6年后,2017年日本政府大幅解禁福岛避难区域,居民陆续回乡,不过部分地区至今仍禁止人员进入。
核泄漏事件让曾被誉为“水果王国”和“温泉之乡”的福岛地区成为了无人居住的荒地,但这里并没有成为不毛之地。相反,人类的离开为野生动物创造了有利的栖息条件,它们从周围的山岭和林区“迁徙”至此,开始在这里觅食、生存和繁衍。
2016年5月至2017年2月,研究人员利用远程摄像机网络,在日本福岛县的106个采样地点(高辐射污染的无人区、中等辐射污染的人类活动限制区和较低环境辐射污染的人类可居住区)共拍摄到26.7万张野生动物照片,包括野猪、狸、日本野兔、日本猕猴等20个物种。有趣的是,在这些图片中,数量最多的物种是野猪,共4.6万余张,其中2.6万余张都是在核污染最严重的无人区拍到的。
灾难发生后,富冈町当地政府做了一系列基础设施恢复工作和放射性铯沉降物的清除工作,但事故发生8年后,森林区域仍然被检测出受到放射性核物质的污染。2020年,一篇发表在Nature上的研究表明,野猪的污染水平依然相对较高:研究人员测量了富冈地区野猪体内放射性铯的浓度。
结果显示,在213份肌肉样本中,有210份的放射性铯含量范围处于87.1-8120 Bq/kg,中位数为450 Bq/kg,这大大超过了一般食品标准的放射性铯限制。
长期暴露在超过人类居住安全阈值的辐射水平之下的野猪,“肉”或许没问题,但它们自身所遭受核辐射的影响又有多大?实际情况可能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糟糕。由科罗拉多州立大学、佐治亚大学和福岛大学的研究人员所组成的团队发现,长期暴露于福岛低剂量辐射中的野生动物并没有受到什么不良的健康影响。科学家们在研究野猪的时候,还发现一个有趣的话题。这场可怕的核事故,带给野猪们的除了放射性污染和新的栖息地,还有“爱情”。
今年6月,《英国皇家学会会刊B》发表了一篇关于福岛禁区野猪的新研究。研究人员采集了2015-2018年福岛禁区内捕获的191头野猪身上的肌肉样本,利用遗传数据对外来环境变化导致的物种杂交和基因渗入进行分析。实验数据显示:尽管受到了一定剂量的核辐射,但生活在福岛禁区的野猪没有发现基因突变,而且它们还与当地废弃农场出逃的家猪杂交,并产生了新品种的后代:杂交野猪。
日本历来有扑杀野猪的习惯,不仅因为这是难得的美味,更重要的是野猪会破坏设施、毁坏庄稼甚至攻击人类。因此,即使是核事故之前,在有野猪出没的地方,日本当地也会适度扑杀,并布设防入侵围栏等。在核泄漏事故发生之前,福岛当地的野猪数量约为3000头,来到禁区后,它们开始肆意繁衍,数量急剧攀升。
据日本政府估计,仅从2014年到2018年,福岛禁区内的野猪数量从4.9万增加到了6.2万头,而今天,禁区内的野猪数量据很可能已超过10万头。为了应对野猪问题,福岛地方政府每年会更新《野猪管理计划》,今年出台的新计划表示要延续每年至少扑杀2.5万头野猪的目标,并计划在今年4月1日到明年3月31日期间,投入700人和1000个陷阱到野猪扑杀工作中。
但要扑杀这样一群身强体壮、数量庞大、还具有放射性污染的不速之客,并非易事,现实操作中遇到了很多问题。首先是猎人数量骤减。由于日本社会人口的老龄化,福岛县登记在册的职业猎人本来就以平均每年200人左右的速度在减少,而核事故的发生,更是直接导致福岛的猎人仅一年时间就减少了1400余人。其次,抓来的野猪不能吃,如何处理也是一个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