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掌大的“大眼萌”,背后是中毒、拔牙与种群灭绝

作者: 紫鹬

来源: 物种日历

发布日期: 2021-11-15

本文详细描述了倭蜂猴的生态习性、生存现状及其面临的威胁,包括非法宠物贸易和栖息地破坏。倭蜂猴因其独特的外貌和行为特征,如大眼睛和有毒性,吸引了人们的注意,但也因此遭受了捕猎和栖息地丧失的威胁。文章呼吁人们更加了解和保护这一濒危物种。

我在西双版纳野外夜巡了好些次,都没有发现过倭蜂猴。倭蜂猴(Nycticebus pygmaeus)属于懒猴科(Lorisidae)蜂猴属,是体重一市斤左右的夜行性小猴子。在热带亚洲的晚上,它们用来夜视的大眼睛会反射手电光,冲着同一方向、在脸上占比夸张的两个明晃晃的圆斑,暴露了它们的位置。

蜂猴属与生活在南亚、个子更小的懒猴属一起,在民间都通称为“懒猴”,因为在人们的偏见中它们行动迟缓。乍一看好像有道理:白天的懒猴们确实不爱动,总在团成一个球睡大觉。其实懒猴们真的很忙。在野外,懒猴属平均一晚上要移动大约一公里。而今日主角蜂猴属更是不断在树冠间往返,还爬上爬下,比懒猴属多运动约五公里,这活动范围甚至能媲美长臂猿等体型大得多的灵长目动物!

人们以为它晚上也不爱动,是因为强光的刺激让它表现了不自然的行为。只有在不打扰它们的夜视摄影下,懒猴鬼魅般的身影才在密林间活跃起来,它们能一手抓住空中的飞蛾,并且动作利落而悄无声息,以致猎物死前毫不知情。

比起印度南部和斯里兰卡的懒猴,主要分布在东南亚的蜂猴吃得没有那么荤。虽然它们也捕食昆虫和其它小动物,但果实、花蜜、树汁等植物性食物占了大多数。尤其是树汁,这种灵长动物不常利用的食材,却是蜂猴偏好的食物。

在柬埔寨野外,有研究者观察过倭蜂猴采食树汁:它们会娴熟地在树木之间游走,每次主动搜索过程最多大约一刻钟,也许是利用嗅觉决定可以下嘴的位置后,平均需28秒就能把树皮啃出一个洞,啃树的声音10米外可闻,然后舔取树木韧皮部营养丰富的渗出物。

倭蜂猴也会做对植物有利的事。它们的舌头在猴子里按比例来说是最长的,还演化出了一片边缘多小齿的结构,可以构成吸管,除了吃树汁,也能用于高效吸取花蜜。蜂猴们经常因此弄得一头花粉,成为重要的传粉者。

这个观察很难得,因为人们以为蜂猴不爱社交。云南临沧南滚河自然保护区的护林员也曾说过,在一棵千果榄仁树上看到了好多蜂猴,而我不确认他是否在吹牛。蜂猴的领地行为很强,个体活动范围之间很少重叠。如果不是有吸引力的异性,蜂猴也会对企图来自己的树分一杯羹的同类开咬,而这一咬可能是致命的。所有灵长目中只有蜂猴属是有毒的。

它们的毒液来自食物:热带树木们为了不被众多动物迫害,有不少化学防御措施,有些树汁会让人起皮疹或者死,但懒猴科的消化道演化出了对这些植物毒素的耐受性,植物的化学防御成分甚至成了蜂猴的武器。

蜂猴的武器是手肘内侧的腺体,使用方法是举起前肢,来回舔身体左右侧的腺体,它的分泌物与唾液充分混合后,就会组合成一种剧毒的蛋白。这时被蜂猴尖锐的牙齿咬伤的其它蜂猴和人类,都会轻则伤口剧痛坏死,重则直接休克甚至死亡。

对同属另一种爪哇蜂猴的研究发现,野外两性都会因为食物竞争而被咬伤,但雄性快到三岁时性成熟,在离开家庭群扩散时身上的咬伤最多,也许除了对领地的竞争外,争夺配偶的性选择过程,也是性命攸关的。而未成年的爪哇蜂猴,就开始通过玩耍的方式练习这种“对同类痛下杀手”的行为了,不过,熊孩子的“战斗演习”,还是要在成年个体的看护下进行。

自然选择塑造出蜂猴这一独特的行为,但也为它们招来了悲剧。因为大眼可爱且身形迷你,有些人会想把蜂猴养作宠物,惧怕致命的咬伤,人们会残忍地把蜂猴的牙齿剪去。作为宠物出售的蜂猴,被剪掉了牙齿。2009-2012年在越南南部没收了一批非法宠物贸易中的倭蜂猴,它们中的15只因为牙齿条件太差无法放归野外,另有13只得到专业救助、确认符合放归条件、戴上定位设备放归后,仅有4只可以确认存活了超过73天。

而在还有倭蜂猴生活的老挝、柬埔寨东部,即使有当地法律里的最高级别保护,非法宠物和药用的贸易也让这个物种的前途不容乐观。其它东南亚国家的其它种类蜂猴,也大多成为了旅游业发展以后灰色利益链的牺牲品。

最近20年间,东南亚不同地方分布的蜂猴,被分类为不同的物种。这导致有的物种,比如爪哇蜂猴,被科学界描述时,已经是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红色名录上最高的极危(CR)等级。

我国的倭蜂猴,1986年才在云南出现了标本记录,可能历史上更多,但现在只有西双版纳可能有野生分布。个子更大的孟加拉蜂猴(N. bengalensis)状况好一点,在滇西、滇南,也许还有广西靠近越南的少量地区还有分布。这两种蜂猴都是IUCN濒危(EN)级,都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阴差阳错,从人类世界逃脱的倭蜂猴,如今在深圳周边的山区建立了种群。文献中的确说过,它们能在各种树冠层次中灵活适应,但我实际看到生活在中南半岛,适应了半常绿落叶林和旱季落叶的龙脑香科森林的倭蜂猴,竟然能扩散到梧桐山、银湖山等类型迥异的山林中,还是不禁感叹,这个物种其实一点儿也不脆弱啊。前提是,人们可以更加了解、善待它们。

我憧憬着云南的千果榄仁树上能看到许多蜂猴的传说,也愿意相信在西双版纳的边境,那些麂子漫山吼、云豹还在树冠上潜伏的山林里,真的还有倭蜂猴于暗夜中穿行。希望对于蜂猴们来说,最坏的年代已经过去,终有一天人类与它们能在福田区和梧桐山之间的距离上相安无事。

UUID: 734d0add-3572-4550-9f10-21346a48ad04

原始文件名: /home/andie/dev/tudou/annot/AI语料库-20240917-V2/AI语料库/物种日历公众号-pdf2txt/2021年/2021-11-15_巴掌大的“大眼萌”,背后是中毒、拔牙与种群灭绝.txt

是否为广告: 否

处理费用: 0.0065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