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总听前辈科学家的意见”

作者: 秦志伟

来源: 中国科学报

发布日期: 2021-11-10

诺奖得主詹姆斯·罗斯曼在世界顶尖科学家生命科学3.0与交叉研究论坛上建议年轻科学家不要总听前辈科学家的意见,应放手探索未来问题。他强调应给予年轻科学家自由和资源,并讨论了如何重新设计评价体系,以支持高质量科学追求。

近日,在世界顶尖科学家生命科学3.0与交叉研究论坛上,201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耶鲁大学细胞生物学系主任詹姆斯·罗斯曼表示,他常常会和年轻人说,不要总听前辈科学家的意见。这听上去似乎自相矛盾,但确实如此。有一些未来的问题,前辈科学家可能无法解答,他希望给年轻科学家自由和资源,让他们放手去探索。

该论坛由浙江大学上海高等研究院和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在上海联合举办。不过罗斯曼也承认,对于科研机构来说,要实现这样的自由度并不容易。不同的国家、不同的体系,都有不同的制度和方式方法,但应该找到最优的方式让年轻科学家自由探索。

2016年拉斯克医学特别成就奖得主布鲁斯·阿尔伯茨同意罗斯曼的观点,并指出其中可能涉及到对年轻科学家的评价问题。年轻科学家的成功怎么界定?是一年发多少篇论文吗?如果是这样,最后可能培养出特别糟糕的科学家。阿尔伯茨说,应该重新设计评价体系,让青年科学家真正追求高质量的科学。

2013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副主席迈克尔·莱维特表示,气候变暖问题、食品安全问题以及如何应对人工智能呈现的新世界等,他不知道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案在哪里,但知道年轻人手里会有答案,年轻人要获得鼓励、支持和指导。

莱维特引用了科学史上的一段佳话。凭借在蛋白质晶体学方面的开创性成就,英国生物学家佩鲁茨获得1962年的诺贝尔化学奖。佩鲁茨首次使用X射线衍射法进行结构生物学研究,而他的一位博士生克里克使用这种方法发现了DNA,并因此获得196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佩鲁茨完全可以在克里克的论文上署名,但佩鲁茨并没有抢年轻科学家的功劳。

莱维特建议,年轻科学家要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更要相信自己,还要做好犯错的准备。一个出色的科学家,99%的时间都在犯错。如果从来不犯错,说明你做的事太简单了,关键是要在犯错中收获成长。此外,平衡学习和生活非常重要,如果不懂得平衡,就没有办法进行可持续性的科学探索。

UUID: eace0365-d5ee-45c3-8560-38eecbffb674

原始文件名: /home/andie/dev/tudou/annot/AI语料库-20240917-V2/AI语料库/中国科学报公众号-pdf2txt/2021-2022/中国科学报_2021-11-10_“不要总听前辈的!”诺奖得主为啥这样说.txt

是否为广告: 否

处理费用: 0.0025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