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7日,第三届世界科技与发展论坛在京闭幕。在闭幕式上,可持续发展大数据国际研究中心主任郭华东等专家共同发布了“2021年度人类社会发展十大科学问题”。这些问题的提出,以联合国2030年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议程提出的17个发展目标为基础,并结合国内外社会发展热点和面临的重要问题,涵盖生态、医疗、信息3个领域。
2021年11月3日,发展中国家科学院公布了新增选院士名单,共有来自全球33个国家和地区的58位科学家当选。其中,6位来自中国大陆,1位来自中国台湾地区。吴骊珠,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研究员、超分子光化学实验室主任。她是有机光化学专家,在有机光化学合成和人工光催化分解水制氢研究中做出了系统性创新成果。
1994年,古生物学家在格陵兰岛发掘出两块保存良好的恐龙头骨化石,推测它们生活在约2.14亿年前的三叠纪晚期,其中一块属于板龙属。近日,研究者对两块头骨进行了显微CT扫描,重建了头骨的内部结构,发现这两块头骨属于同一物种,并不属于板龙属,且与迄今发现的其他所有蜥脚形类恐龙明显不同。研究者将其命名为Issi saaneq,取自因纽特语中的“冻骨”。
新冠的全球大流行,导致世界范围内对口罩、手套和面罩等一次性塑料用品的需求急剧增加。这些塑料垃圾进入河流和海洋,会加剧已经失控的全球塑料问题。为了量化新冠疫情对塑料排放的影响,南京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和加利福尼亚大学圣迭戈分校斯克里普斯海洋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开发了海洋塑料数值模型“NJU-MP”,以模拟塑料在海洋中会经历的多个过程,这项研究已发表在《美国科学院院刊》上。
据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的消息,2021年11月8日,“天问一号”环绕器成功实施第五次近火制动,准确进入遥感使命轨道,开展火星全球遥感探测。截至目前,“天问一号”环绕器在轨运行473天,地火距离3.84亿千米,光行时21分20秒;“祝融号”火星车在火星表面工作174个火星日,累计行驶1253米。两器状态良好,各系统工况正常。
在约100万年前的更新世中期,地球的冰期间冰期波动模式发生了巨大转变,这被称为中更新世转型。近日,一项发表于《美国科学院院刊》的研究提出了新的理论。研究者分析了南大西洋和北大西洋深海沉积物的钕同位素成分。结果显示,在MPT发生前,由于过去几次冰期期间冰川的侵蚀作用,北大西洋周围的克拉通暴露了出来,并与冰川直接接触。相比风化层,冰川可以更紧密地附着在克拉通上面,从而变得更厚、更稳定。
研究者认为,这一阶段冰盖的显著增长影响了全球气候,从而导致了随后的MPT。
截至北京时间11月9日10时,据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最新统计,全球累计新冠确诊病例250316153例,死亡病例5055359例。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官方网站的消息,11月8日0—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62例。其中境外输入病例19例,含4例由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本土病例43例,含8例由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无新增死亡病例。无新增疑似病例。